【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仙傳外科集驗方-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治癰疽發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1 16:3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3-1-9 22:04 編輯

仙傳外科集驗方-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治癰疽發背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治癰疽發背內補散專治癰疽發背,潰濃出多,內虛少力,不進飲食。

 

有陰証惡重者,亦治之。
 

人參 白茯苓 當歸 黃耆 桂心 遠志(各半兩) 芎 (一兩) 麥門冬(一兩) 甘草(半兩) 白芍 陳皮 熟地黃 五味子(各一兩) 上 咀,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三枚,同煎溫服。
 

又方用︰ 附子 桂心 乾薑 白蘞 人參 川椒(各二錢) 芎 (二兩) 赤小豆(一合半) 黃芩 防風 甘草(各一兩半) 上為 咀,每服四錢,入酒煎,溫服之。
 

內補黃耆散治癰疽,內虛不足,膿水不絕,四肢乏弱,不進飲食。
 

久不好者,必為內漏。
 

附子 黃耆 肉蓯蓉 遠志 麥門冬 熟地黃 巴戟(各一兩) 白茯苓 白芍 人參 石斛 甘草(各三錢) 北五味 山茱萸 菟絲子 當歸 芎 地脈 石葦(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荊芥湯送下。
 

治消渴証,多發癰疽之疾,吃此水立效。
 

上收下臘月水,以●取絲留湯,澄清冷,溫服二十三次,病退不渴。
 

沉香散治諸發腫毒入腹,心煩脹滿,不進飲食。
 

沉香 木香 薰陸香 丁香 大黃(各一兩) 麝香(少許) 上為 咀,入水煎溫服。
 

乳香散治發背內潰,及毒瓦斯攻沖,嘔逆惡心,內攻危証。
 

凡惡疽、疔瘡癤,宜日進一二服便毒出外,不攻臟腑之証。
 

乳香(別研) 真綠豆粉(以綠豆去皮亦可用? 上研為健必茈翩A每服一錢重,新汲井水少許調服,細細呷之要。
 

經絡發背、大疽,自肩下連腰脅腫盛,其堅如石,極紫黑,醫以陳藥敷之,中夜大嘔,乃連進此藥三四服,嘔遂止,既而瘡潰,出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
 

又有一患瘰癧者,疼痛輒嘔,服此嘔逆即止,草節煎湯調服亦可。
 

內消散治癰疽發背,諸瘡癤結硬,疼痛不止。
 

人參 當歸 黃耆 川升麻 沉香 黃芩 防己 防風 瞿麥 白蘞 甘草(各一兩)赤小豆(一合,炒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麥門冬散治發背乳癰赤腫,疼痛體熱,大煩渴不止。
 

黃耆 黃芩 門冬(各一兩半) 川升麻 赤茯苓 赤芍 玄參 當歸 甘草 知母 栝蔞根(各一兩) 生地黃 上 咀,每服四錢,水煎,溫服。
 

熱甚,加淡竹葉、燈草。
 

木通散治癰疽諸發氣壅,大小便不通。
 

木通 黃芩 大黃 土瓜根 漏蘆 甘草 朴硝(各二錢) 梔子仁(三錢) 上 咀,水煎,溫服,以利為度。
 

瞿麥散治癰疽發背,排膿止痛,利小便。
 

桂心 赤芍 當歸 黃耆 芎 瞿麥 白蘞 門冬(各等分) 赤小豆(一合,酒浸,炒乾) 如諸癰已潰、未潰,瘡中膿血不絕,痛不可忍者,加細辛、白芷、白蘞、薏苡仁。
 

上為 咀,每服四錢,酒煎溫服。
 

不止麒麟散治癰疽惡瘡,生肌后行房事,用力勞動、努復出血不止。
 

血竭 檳榔 白芨 黃連 黃柏 訶子(各半兩) 總為細末,用雞子白調塗敷之,用紙貼之。
 

藥干即換,不用水調。
 

仙方化痰丹明礬 遲礬 大半夏(湯洗七次) 大南星(各二兩,一半湯洗七次,一半皂角煮) 內用南星一半,切作片子,卻用不蛀皂角截斷七片,各長一寸,用水同南星煮乾為度,去了皂角,只用南星焙乾,將前藥總為細末,水打硬麵糊候冷,用濃生薑自然汁,在內化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臥用淡薑湯吞下,立效。
 

肺癰黃耆散(亦名桔梗湯。
 

) 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
 

黃耆 天門冬 川大黃 紫蘇葉 赤茯 桑白皮 生乾地黃(各一兩) 杏仁 蒺藜 枳殼(各一錢) 當歸 甘草(各半兩)加貝母、薏苡仁。
 

上為 咀,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桔梗丸治肺癰,胸中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硬米粥者用。
 

桔梗(半兩) 貝母(半兩) 巴豆(一錢,去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強人進粥飲下五丸,羸人下三丸。
 

若病在膈上者,吐出也;若膈下者,利出也;若下多不止者,冷飯三四匙,補之即止。
 

治腸癰,壯熱大,微汗氣急,小腹腫痛,小便澀似淋,或大便澀難,如刀刺痛,及背肺疼痛,腸中已成膿,或大便下膿者用。
 

當歸(一兩,微炒) 甜瓜子(一合) 蛇蛻皮(一尺長) 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服之。
 

利下惡物,為妙效矣。
 

牡丹散治腸中未成膿,腹中疼痛不可忍者。
 

木香 牡丹 敗醬 甜瓜子 赤芍 桃仁 芒硝 川大黃(微炒,各三兩) 上為咀散,用水煎服。
 

茯苓湯治腸癰,小腹牽強,按之疼痛,小便不利,時時有汗出,惡寒脈遲,未成膿也。
 

赤茯 桃仁 甜瓜子 川大黃(微炒) 川芒硝 牡丹 上 咀,用水煎服,三四日即愈。
 

牛黃散治腸癰成膿者,治之。
 

牛黃(一錢) 血竭(半錢) 大黃 牙硝 牽牛 牛蒡子 破故紙 總為細末,用溫酒調服,以利下膿血為度。
 

《千金方》︰凡人患腸癰,其狀兩耳葉文理甲錯,初患腹中苦疼痛,或繞臍痛,有瘡如粟,皮熱,便膿血似赤白下者,不治者必死也。
 

漏蘆湯漏蘆 黃芩 白芨 麻黃(去節) 大黃(各三兩) 升麻 白薇 枳殼(去白麵,炒) 芍藥 粉草(各二兩,炙) 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熱服。
 

本方黃芩去之。
 

若見熱而實者,加大黃五兩,或加芒硝亦可。
 

升麻和氣飲治瘡疥發於四肢,痛癢不常,甚至憎寒發熱腫下濕癢,並皆治之。
 

升麻 乾葛 桔梗 蒼朮(各一兩) 枳殼 半夏(製) 乾薑(各半兩) 陳皮 白芷 甘草(各一兩) 茯苓 當歸 大黃(蒸,各半兩) 芍藥(七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燈心同煎,食前溫服。
 

復元通氣散治諸氣澀,耳聾,腹癰,便癰,瘡疽無頭。
 

止痛消腫。
 

青皮 陳皮(各四兩) 穿山甲(炮) 甘草(半生熟) 栝蔞根(各三兩) 金銀花(一兩)加連翹、大黃、當歸(各半兩),皂角刺(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或用酒煎亦可。
 

黃耆茯苓湯治諸癰疽膿出大多,虛熱不停。
 

赤茯苓 升麻 大黃 黃耆 黃芩 遠志 赤芍(各一兩) 甘草 人參 當歸 生地黃(各二兩) 麥門冬(一兩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煎服之,大效。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3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1:23 , Processed in 0.2343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