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四女科-續產後論】
續產後論
產後之症。
變怪百出。
要不越乎虛實。
實則瘀血凝滯。
虛則去血過多。
凝滯者攻之無難。
去多者挽之匪易。
此人參之可用不可用。
判若天淵也。
然有元氣大虛。
而惡血未盡。
則以四君子入芎歸肉桂益母。
或去朮倍參。
加二陳。
一以補中氣。
一以通血脈。
庶有當乎。
矧且其因多端。
不易枚舉。
有胎前受病而發。
有坐草過艱而致。
有雜病相侵而作。
有本質柔弱而得。
如胎前飲食停留。
而產後不化。
或感冒發熱。
而產後彌甚。
或瘧痢太乏。
而產後益虛。
或祈望得子。
而不育滋戚。
或產女已多。
而中情鮮悅。
或茹葷太早。
而寒熱頓作。
或起居驟聚。
而外邪干侵。
或驚恐偶得。
而心神欠寧。
或惱怒不謹。
而肝氣怫鬱。
凡此數者。
毋論惡血之凝與不凝。
皆足為產後之累。
且男性急速。
產母受病恆少。
女性陰滯。
產母受病恆多。
元氣強壯。
產母受病易愈。
元氣素虛。
產母受病難療。
如余內子。
戊戌年。
得雙胎。
產以前。
自五月至彌月。
形體削瘦。
日進參三錢。
可納穀半盞。
若缺參一日。
食便不入。
臨產旬日。
日進參兩許。
果易產而安。
產後亦經無恙。
及甲辰春。
復得一子。
胎前未曾服參。
產後大虛。
二旬外。
忽面青多怒。
時昏暈不醒。
脈得純弦而細。
飲食不入。
余知其真氣已衰。
心脾既失所養。
肝木從而凌肆。
即以歸脾湯入參五錢。
熟附一錢。
投數劑。
屢止屢發。
益參至一兩。
附二錢。
亦如故。
再加參五錢附三錢。
其勢猶未定。
乃益參至二兩。
附四錢。
怒始解。
昏暈不作。
以後參附漸減。
調理兩月余而愈。
余始嘆人參之功。
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
亦能調臟氣於大不平之日。
若使此症臨於病家。
焉肯親信而服參不輟有如是耶。
余故論產後。
而實舉以告云。
一女子產後八朝。
醫妄以滾痰丸進。
遂上嘔下泄。
晝夜不止。
吳門周子云來療之。
投參八錢加赤石脂禹餘糧嘔泄俱止。
後其家。
又有一生產者。
醫作外感治。
面赤氣喘。
肢冷脈弱。
乃延余診。
云來亦至。
余見其中氣空虛。
欲以歸脾入炮薑與之。
云來曰。
先補陰後補陽何如。
余曰。
火氣即浮。
斂之有何不可。
遂以六味湯入肉桂遠志棗仁。
氣漸平。
脈漸出。
余辭歸。
忽復厥逆。
復延余。
余以他往不及。
云來用人參四錢。
附子八分進之。
向安。
因托吾友松聲唐子。
復與云來商溫補而愈。
但因年少。
氣血偶衰。
病雖痊。
後發痔漏。
用滋陰降火。
每致纏綿。
觀此知用藥之不可輕也。
一女子胎前發瘧。
面色痿黃。
余以六君子連進。
瘧未止而產。
產而瘧愈甚。
惡露少行。
一友進以炮薑。
腹中大痛。
惡血不下。
余用延胡芎歸益母山楂陳皮一劑。
痛止血行。
再以六君子倍白朮。
不數劑。
脾氣漸旺。
瘧乃止。
一女子產後。
去血過多。
乃發寒熱。
肢冷脈微。
余以八珍湯入薑附。
一劑而寒熱止。
數劑而食進神旺。
遂得霍然。
一女子產後。
以不遂愿。
兼怒而戚。
惡露未透。
身發寒熱。
自汗如雨。
時見譫妄。
余以遠志茯神棗仁木香杜仲當歸益母。
連進而汗止。
但譫妄未除。
以前藥入牛膝炮薑。
下積血一塊。
昆山鄭氏至。
商加萎蕤四錢。
貝母二錢。
車前一錢。
又三劑而神安。
繼以調理而痊。
一女子產後發腫。
加之喘滿。
但惡露絕不下。
與消腫藥不效。
用五靈脂延胡索桃仁澤蘭紅花牛膝。
惡露大下。
喘止腫退。
後用調補而愈。
一女子胎前腹痛。
坐臥不寧。
至夜半。
氣息淹淹。
脈遂歇止。
胎亦不動。
余慮其胎氣已損。
急服無憂散一劑。
痛稍止。
胎未動。
以芎歸湯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血余二錢。
頓煎飲之。
脈遂現。
胎遽動。
繼用獨參湯無憂散相間服之。
乃產而安。
一女子素有病。
余慮其難產。
令預備。
加味芎歸湯。
及產時。
胎果下而不遽下。
穩婆告急無措矣。
余令急煎前藥與之。
未及半時。
即得產矣。
此皆余所親驗者。
先哲立方。
抑何神哉。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