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澈卷之三雜症-癰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9 04:5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澈卷之三雜症-癰症

 

癰症

 

癰之發也。

 

上下內外。

 

無處不有。

 

然發於清陽之分。

 

危者十之八九。

 

發於濁陰之分。

 

危者十之一二。

 

頭為諸陽之會。

 

背隸心肺之野。

 

以陰乘陽則逆。

 

腹乃腸胃之司。

 

足為筋骨之用。

 

以陽乘陰則從。

 

蓋因膏粱之子。

 

過服丹石暴烈之性。

 

灼耗真陰。

 

則水不足以制火。

 

直干清分。

 

腦項肩背。

 

任其糜爛。

 

多至於不救者有之。

 

辛勤之人。

 

疲乏筋骨。

 

四氣交侵。

 

凝滯經絡。

 

則血不足以輔氣。

 

流於肢節尻股腰膝。

 

隨其阻逆。

 

每至於纏綿者有之。

 

要之發於腎元者至重。

 

以丹石爍腦髓也。

 

發於心脾者次之。

 

以抑鬱滯經絡也。

 

發於筋骨皮肉者又次之。

 

以六淫侵肌膚也。

 

此毒之有輕重。

 

主客之勢使然。

 

又何疑哉。

 

余因論列諸症。

 

而旁及瘍科。

 

偶舉一二言之。

 

緣不明乎外。

 

不足以知內。

 

不別其症。

 

不足以為治。

 

使非熟識而詳辨之。

 

其遺害可勝道耶。

 

腹為陰。

 

大小腸與之俱。

 

乃傳導化物之司。

 

何為而成癰。

 

良由醉飽入房。

 

或過啖生冷。

 

勞頓所傷。

 

凝而不化。

 

因遂發焉。

 

其症身皮甲錯。

 

汗出惡風。

 

小腹滿。

 

脈數疾。

 

薏苡仁湯牡丹皮、栝蔞、桃仁破血排膿。

 

膿血大下即安。

 

若潰而不斂。

 

蠟礬丸護膜化毒。

 

兼以補劑。

 

鮮不愈者。

 

治驗 一男子歲除過啖荸薺。

 

遠行疾走。

 

內傷於腎。

 

至新節遂發寒振振然。

 

其家以傷寒召診。

 

往候其脈。

 

手不敢出衣被。

 

汗泄脈數。

 

小腹脹疼。

 

余曰。

 

此腸癰。

 

非傷寒也。

 

故頭不疼而汗出。

 

脈不緊而腹滿耳。

 

投薏苡仁湯。

 

果得膿盂許。

 

寒熱頓止。

 

然未透也。

 

翌日復欲下之。

 

會伊芳戚延他醫。

 

反用消食作外感治。

 

增劇。

 

復進以人參。

 

遂致不起。

 

一女子新產過勞。

 

積血未除。

 

而成腸癰。

 

少腹疼。

 

下膿血。

 

經月不止。

 

有進龍膽瀉肝湯。

 

彌甚。

 

後以八珍入阿膠。

 

用蠟礬丸稍緩。

 

服參至二三斤。

 

兼地黃丸而愈。

 

薏苡仁湯  治初起。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白芍藥(一錢) 水煎。

 

蠟礬丸 白礬(一兩生研) 黃蠟(七錢) 上將蠟溶化和丸。

 

梧子大。

 

每服十丸。

 

漸加至二十丸。

 

熟水送下。

 

未破者內消。

 

已破者便合。

 

每日中服近百粒則有效。

 

不惟止痛生肌。

 

能防毒瓦斯內攻。

 

護膜止瀉。

 

托裡化膿之功甚大。

 

服至半斤。

 

尤佳。

 

七賢散  治腸癰潰後疼痛。

 

淋瀝不已。

 

人參 茯苓 熟地黃 山藥 山茱肉 牡丹皮(各一錢) 黃 (二錢) 大棗二枚。

 

煨薑三片。

 

水煎。

 

囊癰者。

 

厥陰肝經濕熱所注。

 

兼以陰虛而邪襲之也。

 

故 酒色者恆患此。

 

蓋肝主疏泄。

 

腎主閉藏。

 

過飲醇酒濃味。

 

則濕熱聚於宗筋。

 

而肝者筋之合。

 

下注為癰。

 

紅腫疼痛。

 

治之者。

 

宜瀉肝經之濕熱。

 

滋腎陰之不足。

 

切勿投香燥藥。

 

反助其邪。

 

甚至潰爛。

 

睪丸懸掛。

 

如法療之。

 

無有不痊。

 

治驗 一老人素好飲近色。

 

一日囊中腫痛。

 

瘍科醫作疝治。

 

用茴香荔枝等溫藥。

 

以火濟火。

 

遂叫號不絕。

 

身發大熱。

 

余以山梔丹皮龍膽草等挽之。

 

後兼滋陰尋愈。

 

清肝滲濕湯  當歸 白芍藥 生地 柴胡 龍膽草(酒炒) 澤瀉 山梔(炒黑各一錢) 川芎 甘草(各五分) 燈芯一握。

 

水煎。

 

滋陰內托散 囊癰不能消者。

 

用此托之。

 

黃 當歸 白芍藥 川芎 熟地(各錢半) 皂角針 穿山甲 澤瀉(各五分) 水煎。

 

臀者。

 

足太陽經之所屬。

 

太陽一經。

 

從足走頭。

 

行身之背。

 

所統者大。

 

風寒暑濕。

 

其邪易感。

 

何獨於道遠位僻之地。

 

氣血之所不及周者。

 

而發為癰。

 

不知久坐傷肉。

 

久立傷骨。

 

久行傷筋。

 

兼之寒濕。

 

外鬱內凝。

 

遂覺 腫。

 

究之起而不易成。

 

成而不易潰。

 

潰而不易斂。

 

故其初時。

 

切戒升托。

 

惟欲疏散。

 

如羌獨活利其關節。

 

當歸茯苓杜仲秦艽續斷等。

 

活血通經。

 

使不至於壅滯。

 

外以蔥熨法。

 

導引其氣。

 

便可消散。

 

非比上中諸部分氣血周到。

 

可托可攻。

 

臨是症者。

 

幸毋好事喜功也。

 

治驗 一人年五旬。

 

體肥嗜酒。

 

偶因作勞。

 

忽發寒熱。

 

尻臀腫疼。

 

余先與解散一劑。

 

寒熱止而腫未消。

 

按其脈則空軟不數。

 

余曰。

 

氣血雖阻。

 

斷不成癰。

 

用滋補中。

 

佐行經絡藥。

 

氣和血行。

 

則自散也。

 

二旬余果如常。

 

行經活血湯羌活 獨活 當歸 牛膝 茯苓 秦艽(各一錢) 熟地(二錢) 杜仲(一錢半鹽水炒) 紅花(五分) 加生薑一片。

 

水煎。

 

用二劑後。

 

減羌活入酒炒續斷一錢。

 

人之脾主四肢。

 

肝主筋。

 

腎主骨。

 

下部發地。

 

三陰主之。

 

則腰足是也。

 

苟或勞乏罷極。

 

傷筋骨皮肉而風寒濕乘間入之。

 

則腿中作疼。

 

發於肌肉者淺。

 

入於筋骨者深。

 

使復加以風藥。

 

則愈耗其陰。

 

進以寒涼。

 

則愈傷其氣。

 

將至於穿潰而不可支矣。

 

故治此患者。

 

仍補勿瀉。

 

仍溫勿寒。

 

仍托勿斂。

 

非比上三癰之喜攻喜瀉喜消也。

 

如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八味丸。

 

或入木瓜肉桂杜仲牛膝等引經藥。

 

氣血充裕。

 

筋骨堅強。

 

則易潰易斂也。

 

若沾沾於解毒。

 

則敗矣。

 

治驗 一男子素勤苦。

 

犯寒濕。

 

腿中疼痛。

 

半月余。

 

除濕解散藥太過。

 

腿腫成癰。

 

叫號不絕。

 

余因謂曰。

 

陳氏云此症從腎經受寒非桂附不能通關節。

 

非羌活防風牛膝。

 

不能行閉滯。

 

非參術甘草。

 

不能使脾氣達四肢。

 

非四物紅花。

 

不能養血活血。

 

令恪守其法而行之。

 

果膿潰而痊。

 

大防風傷人參(二錢) 防風 白朮(土炒) 附子 當歸 白芍(酒炒) 川芎 杜仲(鹽水炒) 黃 羌活 牛膝 熟地(各一錢) 甘草(五分) 薑一片。

 

水煎。

 

按癰屬陽而外發。

 

疽屬陰而內陷。

 

陽緩而陰危。

 

夫人而知之矣。

 

然陽症過寒涼。

 

則毒不外發而反危。

 

陰症能溫托。

 

則毒反克化而得緩。

 

又夫人而知之矣。

 

殊不知治陽症者。

 

疏散為上。

 

解毒繼之。

 

調補繼之。

 

勿犯苦寒。

 

致令倒戈。

 

治陰症者。

 

升托為主。

 

溫補繼之。

 

調養繼之。

 

勿過辛熱。

 

致令液竭。

 

余雖不與是科。

 

間嘗參觀其際。

 

見有大溫大補。

 

乃得膿成易斂。

 

若血脈空虛。

 

疼痛之久者。

 

須氣血兼補。

 

佐以養育心神。

 

蓋心主血脈。

 

脾主肌肉。

 

膿血去多。

 

必藉資養。

 

不可一味熱藥以復耗之。

 

是或一道也。

 

凡瘡瘍一科。

 

競執解毒之名。

 

不論其發於何部。

 

屬於何經。

 

或陰或陽。

 

或外感六淫。

 

或內傷七情。

 

概以解毒為辭。

 

即用芩連花粉苦寒藥。

 

致令毒不化而邪內伏。

 

變異頃刻者有之。

 

終不起發者有之。

 

故敗毒散中。

 

惟人參敗毒散為良。

 

不知火鬱發之開之。

 

蘊毒托之化之。

 

血熱涼之。

 

氣虛補之。

 

水衰益之。

 

火衰溫之。

 

種種不同。

 

奈何甘蹈苦寒而不悔也。

 

人參敗毒散人參 茯苓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殼(各一錢) 川芎(八分) 甘草(五分) 水煎。

 

挾勞役者。

 

倍用人參。

 

加當歸芍藥。

 

化毒飲子 治七情怫鬱而發。

 

遠志肉(甘草制) 當歸 甘草節(五分) 連翹 川貝母(去心研) 金銀花(二錢) 白茯神 鉤藤(二錢) 牡丹皮(各一錢) 薑一片。

 

水煎。

 

或加柴胡木香香附。

 

仙方活命飲穿山甲(蛤粉炒黃) 白芷 防風 赤芍藥 沒藥 甘草 當歸尾 乳香 貝母 天花粉 角針 陳皮(各一錢) 金銀花(三錢) 酒煎服。

 

人參內托散人參(錢半) 黃 (三錢) 當歸 川芎 穿山甲 白芷 廣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薑一片水煎。

 

血虛。

 

加熟地白芍藥。

 

脾弱。

 

加白朮茯苓。

 

虛寒。

 

加炮薑附子。

 

化毒。

 

加金銀花。

 

加減八味丸 治瘡疽發渴神效懷熟地(八兩)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牡丹皮 茯苓 澤瀉(各三兩) 五味子 肉桂(各一兩) 為末。

 

地黃和丸。

 

薛氏書。

 

五味用四兩。

 

恐酸收太過也。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3:33 , Processed in 0.2343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