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澈卷之二雜症-泄瀉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9 04:47: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澈卷之二雜症-泄瀉論

 

泄瀉論泄瀉之因多端。

 

而要以脾胃為本。

 

脾胃者土也。

 

處於中州。

 

澆灌四旁。

 

清濁以分。

 

水穀以別。

 

皆藉此健運之能。

 

而升降開闔。

 

由之布化。

 

尚何瀝瀉之虞哉。

 

惟中氣稍弛。

 

風勝則飧瀉而完穀不化。

 

寒勝則洞瀉而澄澈清冷。

 

濕勝則濡瀉而糟粕不實。

 

熱勝則火瀉而暴注下迫。

 

更有食積痰飲。

 

則腹中或痛或不痛。

 

反得瀉而減也。

 

大瘕瀉。

 

則腹中有瘕。

 

時作時止也。

 

腎瀉。

 

則每於子後發。

 

余時則安也。

 

蓋土旺則能制水。

 

水旺亦足凌土。

 

濕鬱則能成熱。

 

熱鬱亦足助濕。

 

濁氣則能侵上。

 

清氣亦足陷下。

 

故治瀉之法。

 

不可一端而竟。

 

扶脾正也。

 

而有時乎平胃。

 

分利常也。

 

而有時乎升提。

 

溫補當也。

 

而有時乎清熱。

 

況於食積宜消。

 

痰積宜降。

 

瘕聚宜調。

 

腎虛宜補。

 

且有面色黃白。

 

似乎脾虛。

 

而補之不效者。

 

以濕熱之未清也。

 

亦有久瀉不止。

 

習以為恆。

 

而止之反劇者。

 

亦積熱之不解也。

 

苟執脾土喜溫惡寒。

 

喜燥惡濕之說。

 

而概以溫熱行之。

 

知常而不知變。

 

知經而不知權。

 

使遇中虛且寒者。

 

誠然得矣。

 

倘或蘊隆不解。

 

不且益其邪而成痼疾也哉。

 

至於治瀉九法。

 

士材言之詳矣。

 

余不及贅。

 

胃苓湯。

 

蒼朮(米泔制) 濃朴(薑製) 陳皮(各一錢) 甘草(三分炙) 白朮(八分土炒) 茯苓 澤瀉(各一錢) 肉桂(三分) 豬苓(一錢) 加薑棗水煎。

 

或分用合用皆可。

 

薷苓湯 治暑瀉。

 

香薷 黃連(薑汁炒) 濃朴(薑製) 扁豆(炒) 豬苓澤瀉 白朮(土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三分) 薑三片水煎。

 

四神丸 治脾腎兩虛。

 

飲食不思。

 

子後泄瀉。

 

肉果(面煨二兩) 補骨脂(胡桃制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浸炒一兩) 為末。

 

生薑八兩。

 

紅棗百枚。

 

煮熟丸。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3:56 , Processed in 0.1005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