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二雜症-嘔吐】
嘔吐凡病皆有虛實寒熱。
而嘔吐為尤甚。
良由治之者。
喜溫暖而利攻伐。
熱者熱之無遺。
火症臨之愈劇。
攻者攻之殆盡。
胃氣因而轉傷。
於是有嘔之不止。
而吐之勿絕。
其不至危殆者幾希。
蓋緣寒與實易辨。
而虛與熱易淆也。
寒與實者。
或內傷生冷。
或客寒犯胃。
或醉飽無度。
或飲食失節。
脈必沉緊弦滑。
而中焦脹滿不安。
不有以溫之。
則寒不除。
不有以攻之。
則滯不化。
宜乎藿香平胃之屬。
奏績易易也。
若夫寒鬱為熱。
經曰諸逆衝上。
皆屬於火。
諸嘔吐酸。
皆屬於熱。
人咸知之。
唯是不察其因。
而漫以止吐藥投之。
往往喜用香燥。
殊不知嘔屬少陽。
木中有火。
火性炎上。
肋之彌熾。
甚至嘔綠水或如菜葉者。
則膽中之汁也。
使不急與梔連降之。
則嘔逆何時而止耶。
每見驚傷膽者。
其病善嘔。
先哲立溫膽湯。
獨入竹茹。
降氣降火。
意可識矣。
況乎胃屬土。
畏木者也。
木邪凌土。
胃氣必傷。
水穀不納。
胃中之津液。
竭盡無余。
而下焦之氣。
逆而上攻。
比比胸膈痞塞。
有似乎實。
醫者從而伐之。
則一線之氣立斷矣。
故凡遇久吐傷胃。
則必於清火中加人參以扶胃氣。
然後徐進米飲。
方能納也。
嘗見古人治虛寒吐逆。
用熱藥恐其捍格。
反入黃連童便為向導。
下安陰分。
矧在熱症。
而反以火濟火乎。
雖其間聲物俱出謂之吐。
有聲無物謂之嘔。
聲濁惡而長謂之噦。
或七情之拂鬱。
或六氣之交乘。
或水土之不和。
或關格之不利。
種種懸殊。
療非一致。
然苟能於虛實寒熱體勘精切。
亦可無遺蘊矣。
治驗 一女子積勞後。
忽發寒熱。
嘔吐不止。
三日夜罔間。
凡用藿香二陳伏龍肝之類。
皆不效。
嘔至如菜葉青汁。
形神俱疲。
余急進山梔人參神麯茯苓一劑。
其嘔漸止。
後以人參調理而痊。
一女子因驚後。
胃脘作疼。
嘔逆不止。
亦越三日矣。
胸中時叫飢。
但不能納穀味耳。
且神昏譫妄。
面見疹。
及余按其脈則弦。
而重取則空。
弦者。
驚傷膽之脈也。
空者。
胃氣虛之診。
疹者。
火炎上之象也。
余以遠志茯神棗仁安神養胃。
木香陳皮止痛平氣。
山梔童便降火。
稍入柴胡引經。
倍用鉤藤止驚。
一劑嘔止疹退。
神安思食。
再劑而愈。
二陳湯半夏 茯苓 廣皮(各一錢) 甘草(三分) 薑三片。
水煎。
如脈數煩熱嘔酸。
加黃芩山梔鉤藤。
甚則入黃連。
如停滯。
加濃朴萊菔子枳實。
如畏寒。
加藿香木香。
如因驚。
加竹茹。
如中氣虛。
加人參石斛。
虛寒入炮薑熟附。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