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老子道德經十一章有感】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隨着學習的深入,道德經用越來越簡單的道理來隱藏着天地運行的秘密,這些簡單的字裡行間中會因為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的層次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解。
也正因為此,目前整個學術界在研究道德經的學者比比皆是,但是縱觀所有學者的心得體會和對文章的理解,卻是離經叛義,鮮少有人能正確理解個中的意義和道理。
這種現象與本文“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竟然有着預測性的巧合,這也說明了從古至今一個恒久不變的真理:有知識者與無知識者、智者與愚者、懂者與不懂著他們兩者之間往往會對同一事物的分析產生不同的見知見解,前者往往會透過事物的表徵去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竅門所在,而後者只是在就事論事,不能弄清楚事物的本源,也就無法弄清理、義、法、竅。
所以術龍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懂得源、理、義、法、竅也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一脈之理,沒有所謂的門派之分,有知識者、智者、懂者自然不會在胡說八道,更加不會用扯東論西的手法去遮蔽自己因為不懂產生的內心的恐懼和虛偽,這些不懂者是非常懼怕被別人戳穿其騙人的伎倆。
第十一章前三句: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三十根輻條集中在一起圍繞成轂圈,你有沒有看到呢,車輪能轉動的效果。
水和土揉合可以當作黏土牢固成工具,你有沒有看到呢,粘土牢固成工具的效果。
鑿開門窗當作房子,你有沒有看到呢,房子的功能效果。
這三句話是一連串的動作程序,即立極之地呈現出外氣與坐山的呼應於四正四維之地。
第一句話是借用三十輻來說明一個節氣一個月份以及用轂的表徵三百六十度來推理出十二龍宮法等等.
第二句用水和土引喻山與水相對的關係,進而在說明外氣與坐山的呼應關係。
第三句在用開門和窗引喻立極與太極之地關係。
這些通過事物表徵反映出的事實狀況的意義,在五經當中幾乎如出一轍。
如果不懂得這些隱藏的深刻道理,只是知道他們表徵的作用,不能掌握其中的竅門所在,想要窺視天機秘密,那是談何容易?
進而第十一章最後導出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即懂得這些道理就能知道竅門的所在,不知道者只是知道它的表徵出的事實狀況的作用和意義。
這篇文章除了說明知識的重要性之外,還有一個作用是在教導我們要用心和智慧去分辨事物的本質,細微之間見真知,與第一章“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環環相扣,相互呼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