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上 陰陽論第四0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6 05:0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上 陰陽論第四07

 

 

論曰:天地者,陰陽之本也。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故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倘不知此,謂天自運乎,地自處乎,豈足以語造化之全功哉。

 

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所以天為陽,地為陰,水為陰,火為陽,陰陽者,男女之血氣,水火者。

 

陰陽之癥兆,惟水火既濟,血氣變革,然後剛柔有體,而形質立焉,經所謂天複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乎人。

 

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故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人生有形,不離陰陽,蓋人居天之下地之上氣交之中。

 

不明陰陽而望延年,未之有也。

 

何則,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

 

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王注曰:且蒼天布氣,尚不越於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於天道。

 

左傳曰:違天不祥,系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故偏陰偏陽謂之疾。

 

又經曰:言一身之中,外為陽,內為陰,氣為陽,血為陰,背為陽。

 

腹為陰,腑為陽,臟為陰,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蓋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豈偏枯而為道哉。

 

經所謂治心病者,必求其本,是明陰陽之大體,水火之高下,盛衰之補瀉,遠近之大小,陰陽之變通。

 

又經曰:如是惟達道人可知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19:23 , Processed in 0.28123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