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陽明證高熱痿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6:26: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陽明證高熱痿蹙

 

陽明證高熱痿蹙。

 

張××,女,24歲。

 

四川郫縣紅光鄉,農民。

 

【病史】1960年10月某日於田間勞動後,自覺身熱頭痛,周身不適,入夜尤甚。

 

次日,××醫院按感冒論治,後改服中藥,反復汗出,而熱勢不減。

 

十餘日後,忽感下肢痿弱無力,難以移步,遂來就診。

 

按陽明經證論治,一診而痊癒。

 

【診治】蒸蒸發熱已十餘日。

 

幾天前,突然下肢痿軟,步履維艱,甚至難以站立。

 

自覺口乾煩渴,身熱汗多,不惡寒,反惡熱。

 

面赤,舌質鮮紅少津,無苔,脈洪大。

 

此係陽明高熱不退,肺胃津氣兩傷,以致筋骨失養成痿。

 

法宜泄熱潤燥,補氣生津,以大劑白虎人參湯加味主之。

 

處方 知母60克 生石膏120克 生甘草15克 粳米30克 北沙參60克 竹茹30克 燈心草1克 為引二劑 連服兩劑,一劑熱勢衰,二劑高熱退,漸能獨自行走。

 

遂停藥,囑其注意調養,旬日痊癒。

 

【辨證】患者來診時,身大熱、汗大出、大煩渴、脈洪大,所謂「四大」俱備。

 

脈洪大為陽明內熱熾盛,熱邪擾於內則作煩,熱盛耗滓則口大渴。

 

加以患者面赤、舌紅、口燥,皆為病邪在裏,陽明熱盛之象。

 

或問:患者陽明證高熱僅一、二十日,何以突然致痿?因其陽旺邪盛,津液大傷,致使筋弛不收。

 

同時,足陽明胃之津液虧耗,則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脾之大絡絡予肺,自不足以濡潤手太陰肺,正如《素問•痿論篇》所謂:「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陽明經證熱盛傷津,《傷寒論》提出以白虎加入參湯主之。

 

本例重用石膏,清陽明獨盛之熱;佐知母之苦寒而涼潤,既清熾盛之邪熱,又復虧耗之真陰;用北沙參,取其養胃生津之功;加竹茹,增強除胃熱止煩渴之效。

 

再以燈芯草少許,引上部鬱熱下行。

 

【按語】仲景之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因於寒涼清肅之中,寓有通宣之效,退熱而無滯邪之弊,甘寒並用而不傷胃,其使用範圍曾有較大之擴展。

 

如《金匱•痙濕喝病脈證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主治太陽中喝。

 

《資生篇》以人參白虎治氣分有熱。

 

《保赤全書》用以解麻疹斑疹。

 

《活人辨疑》之化斑湯,也即此方。

 

《證治準繩》治溫邪濕重,則以白虎加蒼朮。

 

唐容川用白虎加味治白痢。

 

張錫純對白虎湯及石膏之應用,也大有開拓。

 

近年來以白虎湯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偏燥者)和腦溢血等頗效。

 

由此可見,古今對白虎湯之運用不斷擴展。

 

但以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痿證者則罕見。

 

範老嚴格按照六經辨證,用此方治療痿躄之經驗,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04:36 , Processed in 0.1406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