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飯多吃菜”不利健康】
米飯、麵食是中國人的主食,之所以把它們稱爲主食,而把各種各樣的菜肴稱爲副食,這是與中國自古至今的飲食習慣分不開的。
我們華夏民族從古至今一直是把米飯以及麵食作爲必要的食物,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和營養吸收規律,不是一兩代人就能輕易改變的,它是經歷了上萬年的生命演變的過程而形成的。
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所需的“基礎原料”,人在一天之中所獲得的總熱能的50%~60%來自于碳水化合物。
而米飯以及麵食的主要成分正是碳水化合物,它可以直接轉化爲熱量。另外,米飯同大魚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
爲什麽我們一輩子吃米飯都吃不厭,而大魚大肉連續吃上幾天就要倒胃口呢?這是因爲大魚大肉味重、色重,幷且重油,吃多了,會對腸胃産生極大的刺激。
而米飯和麵食的味道則很清淡,即使每天食用也不會令人反感。
過量地攝取豐富的菜肴,會對腸胃造成極大的負擔。有些人認爲,多吃些蔬菜沒關係。
這誠然有道理。
但是,用過多的烹調油炒成的蔬菜,也不能過多食用,否則也容易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病和肥胖。
營養學家提倡主食與副食科學合理地搭配,主食要占絕對的比重,此外,還要看每個人所處的生長階段。
比如,青少年正在長身體的階段,活動量也大,可以適量增加副食,科學地攝取營養,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現在,腸胃病患者比過去有所增加,特別是青少年的患病率趨向低年齡化,這跟許多獨生子女在家受寵盲目地“瞎吃”有關。
“少吃飯,多吃菜”這種不健康的飲食觀念應當及時地糾正過來。
引自:http://www.39yao.cn/healthcare/192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