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莊子之道: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6 17:42:0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莊子之道: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這個思想是從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的。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這個思想是從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的。
 

“一與言為二”,說一個“一”,已經是兩個了,等於說,我很客觀地告訴你,說個客觀,它已經是主觀了,有這個觀念已經是兩個了;“二與一為三,”告訴你這裏只有一個,批駁你不要認為是兩個,這個“一”是對“二”而言,我講了這句話,這一句話講出來中間已經有三個了。
 

同一句話,三個存在。

 

 

 

所以太極含三,禪宗臨濟宗一句話含三玄門,一玄門有三要義,這理由,這道理都是邏輯。
 

宇宙發生有三個層次,所以基督教聖父、聖母、聖子三位一體;佛家法、報、化三身三位一體;道家上清、太清、玉清,一氣化三清,三位一體。
 

天地間萬事不過三,中國文化就是天、地、人三個符號。
 

研究起來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了,寫博士論文小題大做,大題小做,你一定成功。
 

“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道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也同莊子一樣,“三”以後不談了,“三”以後變成多少?電腦都算不清楚,什麼叫“巧曆”,就是數學家。
 

談到科學,天文是第一位,世界科學的發展,最早是發展天文,中國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發達了。
 

在全世界而言,是一馬當先的。
 

如果了解天文,必先研究數學,而中國的數學,六千年以前,也很發達。
 

尤其發展到像《易經》的數理哲學,實在是精深幽遠。
 

中國文化的科學,全世界最早,幾千年前就有,那時西方還沒有發展。
 

中國上古文化,數學叫曆算,也叫曆數。
 

曆算是幹什麼的?算天文的,堯舜黃帝的時候,就算二十八宿太陽月亮五星的行動跟我們地球的關系,所以建立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這是幾千年前建立的,更妙的是,中國上古曆算沒有數字,數字太多了,歸納起來,只有用一個字代表。
 

我看西方的科學發展,可以大膽地預言,將來數學發展到最高處時,不用數字了,只是產生一個新的八卦或者新的什麼代號。
 

天地間“一生二”,“二生三”,過了“三”以後無窮無盡地發展,“巧曆不能得,”莊子講最巧妙最高明的數學家,永遠搞不清了,下不了一個結論了,“而況其凡乎!”最好的第一流的頭腦,懂得天文數字的,都不能了解,何況一般的凡夫? “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 講宇宙的來源,當萬物沒有開始以前,究竟有沒有,不去管他。
 

聽了這個話,你如果認為萬物沒有開始以前真的沒有,你就錯了,不過為了了解宇宙這個道體,宇宙的來源,只好把這切斷。
 

所以佛學也好,其它的科學、哲學、宗教也好,只好到這裏把它截斷。
 

那麼,“無”以前那一段有沒有,我們不要先下結論,暫時保留在這裏。
 

“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這個層次的變化,以“三”為最有力的基礎。

 

就是說,從“無”亦到“有”,經過三個階段。

 

宇宙發生有三個層次,天地間萬事不過三,所以中國的《易經》開始畫卦,一卦為三爻,三爻成一卦,畫成六爻是後人加上去的。
 

“而況自有適有乎?”由“無”到“有”經過三個層次,要由“有”回轉到“無”就難了,還有一個更難的,由“有”再發展下去,無窮無盡,沒有底了,佛家有一個名詞,叫無量無邊。
 

研究佛學要注意,無量無邊,無窮無盡,是有的發展,但是一般學佛的把這個名詞當成空的觀念,錯了,在禪宗又要吃棒子。
 

有的發展,無量無邊,所以中國《易經》最後一卦叫“未濟”,永遠下不了結論,永遠不需要做結論。
 

你說沒有結論的東西怎麼辦?這就結論。
 

“無適焉,在是已。” “適”就是到達那裏,既然到不了底,那就“因是已”,那就截止到這裏,到目前為止。
 

引用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0503.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3 09:36 , Processed in 0.2812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