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6 16:4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侯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
 

吾將以為教父。
 

在空靈自然的道的作用下,混沌的無極轉化為太極,進一步化生為陰陽兩儀。
 

兩儀化合而衍生和氣,從中繁衍出天下萬物形形色色。
 

萬物雖然繁雜,卻都蘊涵陰陽二氣,調和陰陽二氣就成為和氣。
 

人們所厭惡的,只是孤行、獨居、無人相應等苦難,而侯王卻反而常用它來作為自己的謙稱。
 

所以說事物有時表面上的損害反而能使它真正得益;有時表面上增益反而在實際上造成了損害。
 

別人的教誨,我也常用來教育人。
 

逞強好勝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我常以此作為做人的准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句話可以有好幾種解釋,這裏只說比較成熟兩種: 第一種解釋就是象譯文說的那樣:陰陽未分的“無極”就是“道”的原始狀態,“一”就是陰陽初分而仍糾纏的“太極”,“道生一”就是無極生太極;“二”就是陰、陽兩儀,“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三”就是陰陽化合能生萬物的“和氣”,“二生三”就是兩儀化生和氣;“三生萬物”就是從和氣中繁衍出天下萬物。
 

第二種解釋是省略“無極”與“太極”的區別,“道生一”直接就是生出第一層的陰、陽兩儀;“一生二”就是兩儀生出第二層的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二生三”就是四象剩出第三層的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三生萬物”就是有了八卦,那麼萬物都初具形態了。
 

將來八卦兩兩相疊衍生六十四卦就可以窮天地的變化了。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首先,關於萬物都有陰陽二氣,調和而生成和氣,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負陰而抱陽”——從《易經》的角度來看和這個觀點是有不同的,《易經》認為萬物是“背陽而面陰”的,中醫基礎理論也是“以外為陽,以內為陰”的,這裏老子為什麼要說“負陰而抱陽”呢?

勉強地想把它當作修道是逆行的,但是他說的卻是萬物,這裏應該是“負陽而抱陰”才對,不過老子是很“微言大義”的,不敢說是他老人家寫錯了,就留待以後看看能不能破解這個謎團吧。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侯以為稱。” “損”和“益”是《易經》六十四卦裏的兩卦。
 

“損”卦的卦辭裏有“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的文字。
 

可見“損”盡管總是和減損、損失等現代人不喜歡聽的字眼連在一起,在易理中卻是好話一堆:有孚——說它有信義,或者是持久和規律的意思;元吉——最大的吉利;無咎——沒有過錯;可貞——可以保持在正道上,純真、純正;利有攸往——是很有利的事。
 

“益”卦的卦辭裏有“利有攸往,利涉大川”的文字。
 

裏面反而僅僅只是就“利”而談“利”,說:“利有攸往——是很有利的事;利涉大川——有利的程度到了可以過大河的地步。(古代過大河是沒有橋的,所以看來只能是坐船,而且還不見得每次都能成功的渡河。由此可以略見一斑)” 此外“損”卦發展到盡頭——“上爻”,是“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是吉利的;而“益”卦的上爻,是“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是凶險的。
 

“弗損益之”就是說當“損”這個事做到盡頭,就不再是“損”,不會再“損”,而反而是“益”了。
 

主動減損——“布施”號稱是佛門第一功德。
 

表面上看來是受施者得利,其實布施者得利更大、更深遠——“施比受有福”。
 

那些肯主動減損,能夠真心真意去做有利貧苦大眾的慈善事業的人,老天是自有後報的。
 

“莫益之,或擊之”就是說當“益”這個事做到盡頭,就不再是“益”,不會再“益”也不能再“益”了,而且“有人要打擊他了”。
 

一代權相、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紳從“金玉滿堂”到“莫之能守”,從富貴極品到最終被嘉慶抄家滅族,就是這一句話最好的注解。
 

“損”和“益”到了盡頭都會反其道而行之,聽起來很玄妙,從“道”理上說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前面剛剛講過“反者道之動”,它們本來就是會“各複歸其根”的嘛。
 

老子這裏說的“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說的就是那個“損”和“益”的臨界狀態。
 

世人普遍都有的思想是:即使不去“損人”,也希望能夠“益己”;部分人甚至用“損人”來“益己”;更有少數人不“益己”他也要“損人”。
 

老子在這裏告訴人們,不要被表面的“損”和“益”所迷惑,因為“損”和“益”、“福”和“禍”在達到了一定的條件下是會互相轉化的啊!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吃虧是福”、“得便宜處失便宜”,象這樣的話,老子不是第一個說的,肯定有很多古聖先賢已經說過了,他只是借用一下,所以他說“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就是強橫凶蠻、橫行霸道的人,這種人一貫是為了“利己”不擇手段,不考慮後果的,那麼他的行為就是“非道”的。
 

這樣的人,可以看到他的滅亡,正所謂“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他橫行到幾時。
 

等他把“益己”做到了盡頭,那麼就會遭到“或擊之”,從而“不得其死”——不得好死,死得很慘! 老子最後說這就是我做人的原則,或者說教育他人的准則,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損益”之道!

 

引用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4/7361.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07:53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