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舞樂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4 09:04: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舞樂玉

 

古代的人,在飽餐痛飲之後,大家高了興,會情不自禁地歌唱起來,狂舞起來。

 

他們的歌聲,沒有一定的曲調;

 

他們的舞蹈,也沒有固定的步伐。

 

快樂起來,跳跳唱唱,乃是人之常情。

 

有的人,拿起吃剩下的鳥羽、牛尾而舞,也有人著他們使用的兵器而舞,充分地表現出獵獲野獸後的愉快心情。

 

到後來,有人制定禮樂之後,遂區分出文舞與武舞來。

 

舞字的最初形狀,無論是甲骨文或鐘鼎文,都是作一個人手執牛尾或鳥羽而舞的樣子,後世把這種原始的舞,叫做文舞。

 

舞字的初文是無,甲骨文的無、舞兩個字,都寫作或,是一個人,而手執旄羽的樣子。

 

這個舞字,最初當是描寫文舞的。

 

至於武舞的武字,篆書止戈,作人持戈前進的樣子,凡持兵器而舞的,便是武舞。

 

武字的古義,常與舞通,例如左傳春秋莊王十年,以蔡侯「獻舞」歸,穀梁傳作「獻武」;

 

史記刺客列傳之「秦舞陽」、武梁祠刻石作「秦武陽」。

 

武字的古義也就是舞,不過區分出武是持兵器的舞蹈而已。

 

武舞在任意而舞之後,漸漸有了訓練戰伐之意,例如行列舞與環陣舞,都是源於與獸搏鬥的樣子;

 

行列舞是對獸的進擊,環陣舞是對獸包圍,鬥獸舞是武舞之一種。

 

這種武舞的形象,我們在周代銅器的獵壺上,在漢代的石刻上,都可看到這種圖畫。

 

書益稷有「予擊石石,百獸率舞」的話,可知古時已有化妝之舞,也就是說,已經有了蒙著獸皮而舞的事,而且還有伴奏的樂器,這是所謂「擊石石」,敲打石犁、石磬了。

 

武舞中所用的戈,最初是用平時使用的,以後便有專為舞而製的戈。

 

這種戈,既不用來與敵人或野獸搏鬥,就不必考慮它是不是銳利?

 

是不是堅固?

 

注意之點,在於它是不是漂亮。

 

古人敬玉、愛玉,玉首先被考慮作為使用的材料,於是玉的戈被採用了。

 

玉戈的主要用途,除了做儀仗、殉葬之外,便是舞蹈時所用,如圖1。

 

(見圖1)戈的初形,源於獸角,古人與獸搏鬥,最怕的是獸的爪、牙與角,在獵獲一隻野獸時,先要把獸的武器取下來,作為紀念,爪牙變成了佩飾,而角就變成人的武器。

 

不過,角形近乎圓柱體,不便縛在柄上,纔因其形而改為板狀體,這就是最初的戈。

 

玉戈的品質是高尚了,並不是很美麗,為求更漂亮起見,便有銅內玉戈的出現,如圖2。

 

(見圖2)戈的本部,即有刃部分,叫做援。

 

柄部,即圖2的右半部,叫做內,把瑗的部分仍用玉做,內的部分改用銅做。

 

還可以嵌上綠松石。

 

白白的或黃黃的玉,配上綠松石,那是很漂亮的,這就是銅內玉戈,人持這種戈而舞,一定是非常得意。

 

武舞所用的兵器,不僅是戈,另有一種矛,也是玉製,而把它的柄部(骹)改用銅製,嵌上松石,其漂亮是與銅內玉戈一樣的,如圖3。

 

(見圖3)其他如斧、鉞、戚等,也都可以用之於舞。

 

(那志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6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9 22:42 , Processed in 0.07812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