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海口】 海口市,為海南島北端港口。
位在瓊山縣北部海岸,與縣城相距約三公里。
該市東距南渡江口約十公里,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最近距離約二十五公里,向為海南島內渡之重要港口。
瓊州海峽為華南各港口,包括香港、澳門,與越南之海防、西貢等港口間交通所必經。
海口市即扼海峽咽喉,為上列航線重要中站。
南渡江流域物產出口,及其所需物品入口,即以海口為吐納港。
海口有環島公路聯絡全島,其西郊外秀英港,即為環島公路與縱貫公路交點。
陸上客貨運輸可在海口集中,附近闢有飛機場,故位置更為優越。
海口港灣遼闊,面積約四十二平方公里,市區位於港灣東岸,惟水淺淤積,大船不能靠岸,必須停泊海中,由駁船起卸,增加運費負擔。
甚至出入航道,亦必須經常疏濬,以維持深度,是其缺點。
中共未占據前,我政府為加強海口運輸功能,曾在其西方約十公里海岸處,建築秀英人工港作為輔助。
該港有防波堤及碼頭,可供五百噸級船艦停泊。
清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海口港依中英法北京續約闢為商埠。
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建港,現已成為海南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國五十九年人口估計為五十萬人,為全島最大都市,亦為最大港口。
工業有製糖、碾米、橡膠,及少量紡織、機械、造船等。
出口貨物以農林產品為主;
入口則以民生日用品為大宗。
過去有航線直通香港、廣州等地。
(陳伯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