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內經要旨 論治篇第四8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0 19:38: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內經要旨 論治篇第四83

 

 

至真要大論 曰︰上淫乎下,所勝平之,外淫乎內,所勝治之。

 

上淫乎下,天之氣也,所謂司天之氣。

 

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之類是也。

 

外淫乎內,地之氣也,所謂在泉之氣。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是也,皆隨所製勝以平之也。

 

司天之氣曰平,在泉之氣曰治,此其義見矣。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陰病陽不病,陽病陰不病,正也。

 

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正治也。

 

陰位以見陽脈,陽位以見陰脈,反也。

 

以寒治寒,以熱治熱,反治也。

 

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製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此其道也。

 

隨製平奪,皆不以數之多少,以氣和平為度。

 

帝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願聞其約。

 

岐伯對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証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

 

臟腑有高下遠近,証候有表裡,藥治有輕重。

 

調其多少,和其緊慢,令藥氣之病所為故,勿令太過與不及也。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製也;君二臣四,偶之製也;君二臣三,奇之製也;君三臣六,偶之製也。

 

古之單方,獨用一物曰奇。

 

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

 

古之復方曰偶,有二味相配之偶,有二方相合之偶。

 

病在下而遠者,宜偶方。

 

製者,謂因時製宜之義,以病有遠近,治有輕重所宜,故云製也。

 

若以君臣藥味數之,陰陽奇偶則亦然也。

 

故曰︰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

 

奇者單行而力微,故近者奇之可也;偶者並行而力大,故遠者必以偶也。

 

汗不可以奇,蓋謂汗難出,故以偶;下不以偶,謂下易行,故以奇。

 

及觀仲景製方,桂枝湯汗藥也,亦以三味為奇。

 

大承氣湯下藥也,亦以四味為偶。

 

此見方因時製宜,不必拘泥奇偶,而失其治之大體。

 

補上治上製以緩,補下治下製以急。

 

急則氣味濃,緩則氣味薄,適其所至,此之謂也。

 

王注謂補上治上之方,若迅急則上不住而反迫於下,所以宜製氣味之薄方,欲其升浮而使之至於病所,而後可以療其病也。

 

補下治下之方,若慢緩則滋道路而力微,所以宜製氣味之濃方,欲其降沉急而至於病所,而後可以療其病也。

 

適,宜也。

 

凡製方須宜至其病所,而無太過不及之謂也。

 

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製度也。

 

又有病在於下焦,其勢不容於遽急而用和緩之氣味者,慮其中道而止也,宜於藥後,以食送之至病所,要亦無違上下之製。

 

是故平氣之道,近而奇偶,製小其服也;遠而奇偶,製大其服也。

 

大則數少,小則數多。

 

多則九之,少則二之。

 

大方有二︰有藥味數少專攻之大方;有君一臣二佐九之大方。

 

凡治肝腎及在下而遠者,宜服數少之大方。

 

病有兼証而邪不專,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服君一臣二佐九之大方,故腎之二服,可分作肺之九服、肝之三服也。

 

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

 

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

 

重方則復方也。

 

奇偶不去則反復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

 

如黃連治口瘡,佐以乾薑而速之類是也,故曰︰反佐取之。

 

帝曰︰五味之用何如?岐伯對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 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五味辛以散之,半夏、白芷、防風之辛皆散;甘以緩之,甘草、大棗之甘皆緩;酸以收之,白芍藥、五味子之酸皆收;苦以瀉之,大黃、黃連之苦皆泄;咸以軟之,芒硝、海石之咸皆軟;淡以滲之,茯苓、白朮之淡皆滲是也。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

 

病之微者,可以逆治,以寒攻熱,以熱攻寒是也。

 

病之甚者,不可逆治,當順其性而從之,所謂以熱而攻熱也。

 

如傷寒發熱,反以麻黃、薑、桂之辛,從其性而攻發之之類是也。

 

帝曰︰何謂逆從?

 

岐伯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逆其病而施,謂之正;從其病勢而用方,謂之反。

 

反從之方,或一二味而從之,是謂從少;或三四味而從之,是謂從多。

 

從少從多,當觀病之微甚,事之輕重。

 

帝曰︰反治何謂?

 

岐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

 

汪氏《質疑》注︰經文反治者,即從治之法,上文曰從者反治是也。

 

熱因寒用者,謂熱藥因病之熱,以其本病之寒而用也。

 

如傷寒腎氣素本虛寒,而寒盛於內,格陽於外,病變面赤身熱,脈數無力者,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是也。

 

有因內傷過服涼藥,以致肌膚大熱,或譫語口乾,脈無力者,此皆本於寒而變病似熱,實非熱也,宜以熱藥反治之也。

 

寒因熱用者,謂寒藥因病之寒,以其本病之熱而用也。

 

如傷寒熱甚失於汗下,亢陽內鬱,拒陽於外,病變渾身厥冷而脈實者,經曰︰諸陰之反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是也。

 

有積熱於內,而外反惡寒者,有火炎於內,反覺冷氣自腹沖上者,此皆本於熱而變病似寒,實非寒也,宜以寒藥反治之也。

 

塞因塞用者,言補塞之藥,因壅塞之病而用也。

 

釋者謂氣虛中滿而用補藥,特其一耳。

 

有因氣虛而胸中痞者,有氣虛腹中有塊作痛,或上或下,或有或無者,有氣虛大便裡急後重者,有氣虛小便秘澀者,有氣虛而肢節腫痛者,有氣虛而背肩脹急者,此皆本於氣虛不能營運而變病似塞,實非塞也,宜補氣及收澀之藥反治,此塞因塞用之類也。

 

通因通用者,言通利之藥,因通塞之病而用也。

 

釋者謂熱結塞凝而致泄者,以通利之藥,亦特其一耳。

 

有因食積而痢者,宜通積化食之藥;有下焦積熱而小便不禁,或遺精滯濁者,宜通竅解熱之藥;有患瘧鬱熱於表,外蒸汗出者,宜清熱解表之藥;有傷風熱怫於表,外蒸汗出者,宜散風之藥;有患痺濕氣熏蒸汗出者,宜散濕之藥;有血積於內,以致血隧壅遏而傍流之血妄行者,宜通血之藥。

 

此皆本於塞而變病似通,實非通也,宜通利之藥反治。

 

此通因通用之類也。

 

必伏其所主者,正治之法藏諸用也。

 

而先其所因者,因其勢而利導之之意也。

 

伏其吾之所以主治者,而先其所因以順從而漸殺之法,法主於治其通,而先通因通用,積去而利止,則先通之者,所以塞之也,而吾主治之意,至是顯諸仁矣。

 

反治之法主於雙病,本其始而言,亦正治也,故言乎其始,藥治亦順,與正治之法同。

 

言乎其終,藥治似逆,與正治之法異,故曰始同終異也。

 

夫反治之法微,故宜加深長之思,此章之義博,不可以偏之致自異也。

 

而釋者不察得失相參,如謂中滿宜補,瀉痢宜下之者可也。

 

至謂蜜煎烏頭,醇酒冷凍飲料之類,皆察其小而遺其大者,余寧已於言哉?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

 

此結上文反治之效也。

 

帝曰︰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

 

內傷元氣,不能外衛腠理,而為汗泄等証,宜補中益氣之類以調其內,則外証自除,是謂治其本也。

 

從外之內者,治其外。

 

風寒外而為喘嗽,或為鼻衄等証,宜麻黃、桂枝之類以疏其外,則內患自除,是亦治其本也。

 

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

 

如積熱於內而為癰腫瘡瘍等証,先以苦寒疏其內實,後用通經關排膿之劑,或針砭等法,以治其外,斯則內外悉平,是謂先本而後標者也。

 

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

 

邪氣外內熱而為痰火壅實等証,先以辛散之味以解其外,後用消痰降火之劑以治其內,斯則內外俱安,是亦先本而後標之者也。

 

中外不相及,則治其主病。

 

病在中,或在外,兩不相干,而非從內之外,從外之內者,則於內於外,專治其主病而已矣。

 

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奈何治?此問治病不衰,而反因藥之寒熱,而隨生寒熱之新病也。

 

岐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陰,腎也。

 

陽,心也。

 

其心屬火,腎屬水也。

 

此言腎之真陰已虧而發熱,誤投寒藥以治,則熱反熾,豈知熱之不衰,由於真水之不足乎?宜求滋腎之劑,如山藥、枸杞、地黃之類,所謂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是也。

 

又如心之元陽已虧而身寒者,誤投熱藥以治,則寒反甚。

 

豈知寒之不衰,由於真火之不足乎?宜求補心之劑,如人參、附子之類,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是也。

 

如果益心,寒亦通行;如果強腎,熱之猶可。

 

心也,腎也,水火之原也,陰陽之本,所謂屬也。

 

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治其旺氣,是以反也。

 

旺氣,時旺之氣也。

 

如夏月感寒,而為熱,宜辛散之藥。

 

醫見其身熱,其時旺之氣亦熱,乃以寒藥治之。

 

寒性收斂,表邪不能發散而熱反甚矣。

 

發冬月傷寒,失於汗下,邪氣傳變,亢陽內鬱而身寒者,宜苦攻之。

 

醫見身寒,時旺之氣亦寒,乃以熱藥治之。

 

熱性 悍,內邪未得疏通而寒反甚矣。

 

是皆治其旺氣而有所失也,正發表不遠熱,攻裹不遠寒,相同一意。

 

曰︰不治旺而然者何也?曰︰不味旺味屬也。

 

此承上文而言,上味玩味也,下味藥味也。

 

如肺之氣虛而身寒,其寒也由於肺氣之不足也,宜補其氣則生陽矣。

 

若誤投以辛熱之藥味。

 

則陽虛陰必湊而身寒反甚。

 

蓋徒知寒者熱之,而不玩味乎味之辛者旺於秋,而屬於肺,辛先入肺,以散肺氣,如之何其弗寒也?如心血虛內身熱,其熱也由於心血之不足也,宜補其血則生陰矣。

 

若誤投以苦寒之味,則陰虛陽必乘而身熱反熾。

 

蓋徒知熱者寒之,而不玩味乎味之苦者旺於夏,而屬於心,苦先入心,以瀉心血,如之何其弗熱也?故曰不味旺味,而有所犯也。

 

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五味久服,各增其氣,如黃連服久而反熱,故曰久而增氣,物化之常。

 

增氣不已,臟氣偏勝,氣有偏勝則有偏絕,故曰夭之由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3:51 , Processed in 0.2031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