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優秀的銷售員‘都有過“啃硬骨頭”的經歷,正是這種經歷才使他們把握住了比別人更多的機會,使許多包含著困難的機遇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他們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事,善於做別人不能做的事。
一些機會富有很大的挑戰性,充滿機遇,也蘊含著高風險,轉化為現實利益確實有難度。
這樣的機遇可能被很多人認識,但真正敢於碰“釘子”的人卻寥寥無幾。一個優秀的銷售員就是要做寥寥無幾中的一員,做一個挑戰業績高峰的頂尖分子。
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沖鋒準備的勇者。
張興民,海南興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他白手起家的海南興寶公司僅用4年時間資產便達到40億。
期間他從未向銀行貸過1分錢,也不炒股票,更不偷稅漏稅或拖欠稅款,這40億是他憑智慧、膽識掙來的。他善於用國內積壓物資去和外國人做生意,有“中國民營第一老板”之稱。
張興民初到海南時,承包了當時並不景氣的海南熱作鄉鎮(集團)經濟發展熱寶公司。
公司重整後,張興民看準的第一筆買賣竟是嚴重滯銷的上億元的積壓白糖,這無疑是一樁棘手的生意。
張興民平時很註意收集商業信息,從東北一個朋友那裏,他得知俄羅斯有幾十種商品十分緊缺,其中包括白糖。
恰巧,1992年年初,海南省各家報紙連篇累牘報道白糖嚴重積壓的問題,許多糖廠面臨倒閉;
省政府懸賞,要是誰能把積壓的白糖賣出去,可獎勵3%。正在尋找機遇的張興民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隨後立即出擊。
首先就是聯系客戶。
客戶並不難找,張興民請朋友在俄羅斯兜攬客戶,選擇了保加利亞駐俄大使館的商務參贊,簽下了合同。
沒想到合同簽訂後,對方的運貨船立即就發過來了。
這給張興民造成很大的壓力,弄不到貨則要賠對方一筆不小的違約金。
張興民馬上聯系到儋州縣糖廠,縣糖辦主任和糖廠廠長一聽說他能賣糖都樂壞了。
幾天後,張興民緊急通知儋州糖廠:
“糖銷售出去了,船再過幾天就到。”
須知1萬噸貨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糖廠必須提前準備好。
但是,談到付款問題時,雙方又有了新矛盾。
一個只有幾十萬元註冊資金的小公司,要拿出上億元的資金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不可能的。
糖廠出於風險太大不願賒銷。
而張興民在海南舉目無親,無從尋找擔保人,問題怎麽解決呢?
張興民雖然如坐火藥桶,卻找到了戰前“那怕啥”的最佳感覺。
張興民據理力爭,慷慨陳詞:
“糖是蔗農辛辛苦苦勞動換來的,誰也無權因害怕擔風險、擔責任就眼睜睜看著它堆積在倉庫裏化鹹水,這是犯罪。而且你們給了我全權委托書,船到了不能裝貨就要罰款!”
一席話,把道義的評判和法律的權威推到縣領導面前,震撼著每個人的心。
晚上,縣長辦公室燈火通明繼續討論,張興民此時看火候已到,便高枕無憂地躺在沙發上睡著了,儼然一副大企業家的風範。
淩晨5點,縣長啞著嗓子告訴他:
“發貨吧!”
大機遇往往是險象環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於裝貨拖延,香港船務公司給港務局發了傳真,船已到岸多日,現必須無條件返回。
運氣好、註定成功的人在關鍵時刻總能得到智者的幫助。
港務局的辦事員給張興民出了個好主意,讓他告訴對方說傳真不清楚,讓他們重新發。
一個點子解決了一個大困難。
這麽大的商戰就如此一關一關有驚無險地通過了,真可謂好事多磨。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張興民善啃“硬骨頭”、善抓機遇的能力。
如果換了別人,恐怕早就被這重重困難嚇跑了。
首批組織出口的53 100噸白糖獲得了成功,回款不久便到了。
此後,他又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銷售了61 000噸,經過他的間接介紹,海南全省又推銷出去70 000多噸。
從此,白糖銷路徹底打開了。
僅此一宗生意,張興民的公司就盈利2億多元,最終在海南立穩了腳跟。
“難題”正因為其難,致使敢插手的人很少。
然而,正因為難題不易為常人解決,其中往往孕育著大的機遇,抓住一個難題往往勝於解決若幹簡單的問題,張興民的成功不正給我們這個啟示嗎?
機遇永遠不會青睞前怕狼、後怕虎的膽小鬼,它只屬於真正的“勇者”。
達到業績的高峰,體會成功的樂趣,你有沖鋒的思想準備了嗎?如果沒有,那麽就從現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