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直譯老子道德經 二十章心得】
我聽到老師直義記錄如下:
絕學無憂.
卓越、獨一無二研習沒有擔心、焦慮、煩惱.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獨、只有這個跟迎合、偏坦,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差距、距離有多少呢?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好的、正面的這個跟壞、不好,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差距、距離有相似、
好像嗎?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品格、性情這個為何危險可怕的,無法允許沒有害怕.
忙兮其未央!
事情繁多,沒空閒的管那個沒有中心!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
許多人光明和樂溫暖,好像祭祀、供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好像生機上升、登臨高出地面的
平坦地方.
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
自己精神沒有眾多,好像乳兒沒有幼童‧
乘乘無所歸!
搭車出門不知道要返回!
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許多人全、都又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自己一個好像丟失、漏掉.
我愚人之心,純純.
自己遲鈍、不聰明的思想、意念,不含雜質想法.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
普通的人明顯明白,自己一個好像糊塗、不明事理.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普通的人仔細審視詳細,自己一個心煩而不快.
淡若海,漂無所止.
不計較好像大的,到處流動沒有能停住不動.
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
許多人全、都又停止,自己一個愚蠢無知像輕視、瞧不起。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自己一個奇怪、特別的不一樣人,然而注重、重視吃的東西根源.
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絕學無憂.】
你只要能懂得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專業技能,就能運用在相關領域來解決裡面的問題,自然就不會有擔心焦慮煩惱的事,但任何的學術與技能也不可能超過時間打開空間的程序法則,這套學術已經包羅萬象,任何的事物都要遵循這套程序來執行,所以如果你能掌握這套學術,那麼世上就不可能有讓你煩惱的事情出現,否則只能證明你學藝不精。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所有的學術都需要去印證的,不能自說自話就認為是對的,要有科學的評判標準,要能接受他人的觀念,要能與眾多不同的見解去比對,看看裡面差異性在哪裡,從差異中去看看誰更符合源理依據,看看運用到實際誰更能展現預估效果,由此才能知對錯辨真假,才能找到正確依歸。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所以對與錯,好與壞,都是要在印證展現中比較出來的,才會出現學術殿堂中不斷的有人找出理由依據推翻前人的論斷,找到新的程序法則依歸,而呈現社會科技不斷的創新與進步,會被推翻一定是其中存在矛盾與常理相背離,會被認可一定是暫時找不到不合常理的地方,在運用中還沒有發現問題之處,實際結果也一定不會出現偏差,這就是對與錯直接的差異。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之初性本惡,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有教育的養成才能約束獸性,所以知識又重要又可怕,知識如果能約束獸性,使人走上正軌有所依歸,那麼他就能腳踏實地做好自己該做與能做之事,就不會傷害他人,但如果知識無法約束一個人的獸性,反而被其掌握成為了武器,那麼他就會用這些知識來展現獸性,就會強取豪奪傷害到他人,就會擾亂社會秩序,能力越大,權利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所以教育子女就要從小缺點開始導正,要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要讓他知道知識所綁定的正確規範,而不是為了自身利益可以隨意運用的,要考慮到自己所用會不會傷害到自己與他人,如此才不會把知識當成武器來為所欲為,才不會把錯誤的當成正確的來用,才會在教育中學會正確的遵循規範,而不是像一些邪教一樣,打著修行的旗號為非作歹,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這些只是披著人皮的野獸而已,以求知求識追求正確的所需來達到美好的明天,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忙兮其未央!】
該遵循的規範不管遇到任何狀況都不能遺忘,不能說事情一多就不去注重了,現實當中就有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的多重身份,因為有了商人的身份而忙碌,就忘了自己是父母的身份,還有子女需要教養,忘記了自己是兒女的身份,還有父母需要孝敬,忘記了自己是夫妻身份,還有感情需要經營,由此而疏忽了自己本該遵從的規範,導致眾叛親離那都是自
找的。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
子孫後代乃是大家的未來希望,作為自己的血脈大家都會非常在意他,會關心與愛護他,會把他當成少主一樣,不管對錯什麼都滿足於他,如此的寵只是因為他是一家人希望的延續,想要其能光宗耀祖成龍成鳳,但是如此寵溺的方式可能達成所願嗎?
明顯不可能,想要孩子成龍成鳳不是光寵溺就能達成的,寵溺而包容了他的錯誤,只會讓他沒有約束,讓他以為為所欲為是他的權利,那麼最終他一定會毫不保留的展現獸性,成為為所欲為的畜牲而已,所以想要孩子成龍成鳳需要的是教育的養成,需要的是讓他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做,要讓他知道凡事都要遵循正確的規範,把此行為當成理所當然,如此事事都能認清對與錯,都能符合規範的去執行,自然能按著軌道前進達到美好的明天。
【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
一個小孩剛出生就把他捧上了天,只會讓他認為自己有多偉大,這都是大人沒有把他放在合適位置,讓他的身份已經發生錯亂,幼兒就應該是幼兒的身份,不要讓他認為自己有多麼的聰明,好像一出生就到了幼童一樣,這樣只會讓他有了自以為是的心態,那麼就會開始自認為懂而去做,只會給自己帶來危險與災禍,所以從一個人的出生就要開始注重教育養成,要讓他了解自己所處的階段,要讓他知道現階段所要遵循的規範,不能逾越自己現有的角色,否則子息變成了祖宗就會失了規範與倫常,只會呈現混亂與不合狀態。
【乘乘無所歸!】
作為人只要選擇了應有的角色,那麼就要好好扮演,不要說是一時衝動或興趣,過後就逃避自己的責任,很多人都是如此,生了小孩卻不理會,直接丟給父母便出去打工了,把工作作為了放棄擔當的藉口,不但放棄了教養小孩,還放棄了孝敬父母,變成了只為自己的私慾所活,才會有那麼多的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這都是人自私自利的一面,因此這種人不能稱為人,只能稱為野獸,找任何藉口都沒用,作為人不是應該要有擔當,能肩負起自己角色所需的重任嗎,如果不想負責當初就不要選擇生,生了而不管,只是每月寄點微薄的生活費,同樣在把自己的小孩當成畜牲在養嗎?
【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不要認為孩子小就沒有自己的想法,當你為了自己的事情而忙碌不理會他時,他一樣會思考,會覺得自己好像最沒用的人,無法與大人交談也無法幫助大家,只能被遺忘在角落而獨處
。
【我愚人之心,純純.】
因為大家都有事情做,唯獨自己什麼都不能做,只能被遺忘而獨處,他就會思考是不是自己不夠聰明,是不是自己太天真無法了解事情的本質,所以大家都不願陪伴自己,不願浪費時間教導自己,不願讓自己有所作為。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
好像大家都能明白事情的緣由,自己卻不知道大家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難道就是因為自己是糊塗不明事理的人,所以大家都不理我?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大家都會因為我還小而時不時投來注視的目光,但是卻不願和我說話,和我玩,只是把我當成了無知者,什麼都不願讓我說,也不願讓我做,我大吵大鬧他們會覺得我吵,我想觸摸想認知,他們會認為我在從事危險的動作而禁止,所以我會心煩而不快,難道我就那麼的無知,在大家眼裡只是個廢物嗎?
【淡若海,漂無所止.】
我不會像大人一樣去計較自己有多少的資源或座擁多大的空間,我只是渴望能對這個世界多一點認知,可以被大人抱著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就滿足了,但是這樣的願望對於那些貪婪的大人們來說都是難以做到的,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忙了,一天都在忙於自己的慾望,還找藉口說是為了讓我過上美滿的生活,卻不了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
大人們不光不願幫助自己去認知去了解事物,還會阻止我自己去了解,在我要用手去觸摸、用嘴去感知、用四肢去爬行時,還會來罵我與阻止我,總是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只能讓自己一動不動,說得好聽是怕產生危險,說得不好聽是懶得照看自己,想讓我永遠靜止不動就不會給他們帶來負擔與麻煩,讓我感覺自己被當成了蠢笨無知的廢物而被瞧不起。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因此,我發現自己好像是個與大家不一樣的特別人,大家什麼都可以幹,可以吃想吃的,玩想玩的,做想做的,只有我不行,只能吃固定的東西,也不能自己隨意的爬動,想玩什麼都不可以,都會被收走認為危險,想做什麼也不可以,認為我無知會產生危險,好像我是只會吃些簡單東西的無知者,什麼都不會做與學一樣。
上述一直在描述小孩的心聲,是在引述告訴我們凡事都有相對性的,在做任何事前都要了解所作所為會產生的後果,特別是相對他人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你的所作所為會讓他產生的想法,如此才能了解對方的所需與感觸,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與其交互,才不會讓其抱怨與反感,就像養育小孩一樣,不能總以自己的角度認為對方只懂吃喝,而忽略了養育的養成,這樣只以自己角度出發,就會挫折不斷,現實就會與期望背道而馳。
所以不能自己想自己對,認為對就要拿出來展現,要讓大家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與好處,如此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否則自說自對,又聽不進他人的勸導之人,只會處處碰壁,還認為大家知識淺薄無法慧眼識英雄,所以這種單方面思考的狀態,只會讓他無法合群而受到他人的冷眼,呈現被邊緣化,除了整天鬱鬱寡歡也就只能胡思亂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