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
痞
傷寒,表裡俱熱,下證未全,法當和解。
誤下之早,則成痞。
心下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也。
然須裡之陰分已受熱入而為病,是謂病發於陰也。
或熱微下證未全,則不任轉瀉。
誤下之早,則裡之微熱除去之,外反為熱入所損,虛而表熱,故虛入裡雖不能成結胸,亦作痞也。
俗醫妄謂陰寒之作發,下之早而成痞者,誤也。
然病既已為陰寒,何得更言發於陰也。
故此之邪熱,病之表於陽分,而裡和未有邪熱,反以下之太早,則裡乃極虛,而表之全熱,大入於裡,此失之至大,故成結胸,而病熱勢惡也。
痞則誤之小,故為熱勢輕微也。
小結胸者,微於大結胸,而甚於痞也。
但分誤之大、小,熱之微、甚,非謂痞為寒也。
故仲景本攻痞,多用大黃、黃連、黃芩寒藥耳。
後或以加附子、乾薑之類者,是以辛熱佐其寒藥,欲令開發痞之怫熱結滯也,非攻寒耳。
故攻痞下開者,後當陷胸湯寒藥下其熱也。
或當用大柴胡、大承氣雙下表裡,則表熱入裡,而亦成痞也。
或無問可下、不可下,而誤用銀粉、巴豆燥熱大毒丸藥下之,反以損陰亡液,以使怫熱太甚,亦或成痞。
或為諸熱變證,各以本論詳之。
痞脈浮而尚惡寒者,表未解也,當先桂枝湯解表已,而後攻痞也,故只服五苓散便雙散表裡,甚良。
或痞,惡寒而汗出者;
或痞而煩渴,小便不利者;
或痞而留飲,濕熱下痢者;
或已成痞,而因藥利尚不止,以其痞滿,誤更下之,其痞轉甚,嘔噦下利,心煩躁者,無問痞脈沉浮,並宜煎生薑湯(生薑一味),調下五苓散,每服四、五錢,頻服。
或痞不已,則後亦實熱煩滿,或譫妄,脈沉,無他證者,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或用前方小陷胸亦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B%B4%E6%A0%BC/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336&pid=699144&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