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路關】 在舉行遶境活動之前,都必須在遶境所必須經過的地方或者廟宇貼上香條,貼香條的目的是要公告給沿途的百姓、廟宇,某月某日什麼神明因舉行某些慶典或者宗教儀式,在遶境的時候會經過此地。
所謂香條就是指進香活動的告示紙條,而遶境會經過的地方就叫「路關」。
香條張貼的方式,如果是活動主辦單位以及神明會留駕、駐駕的廟宇,才將香條直貼,如果只是路經此地不作停留,則香條必須斜貼,而斜貼的方式必須指向遶境隊伍前進的方向,讓有參與遶境的隊伍知道行進的方向,並在最後一頂神轎經過之後,隨即將香條撕去,而廟宇也才可以將香案桌收拾起來。
「路」所指的是整個隊伍所行經的路線,「關」所代表的則是定點,如:廟宇、神壇…等。
而在遶境隊伍的最前面,都會由廟方的執事人員,手持著路關牌,上面貼有當天遶境的行程及路線,緩緩的率領整個香陣緩緩前進。
路關牌位於整個出巡行列的最前鋒,路關牌的功能是把進香或遶境經過的地方一一寫在上面讓信徒或工作人員能清楚隊伍進行方向,所有的遶境隊伍要依據路關牌上的路關出巡。
但現在進香很多都是以遊覽車為交通工具所以路關只能在遶境或其他活動中見到了。
現在路關有的是手推車的,有的則是放在先鋒車上面,但學甲的上白礁仍採用專人持扛。
路關牌原始的面貌應該是一個木牌,上面書寫著出巡的路線。
北港媽祖出巡的路關牌,是在長方形木框鑲上玻璃製作而成,遶境時由專人持拿。
根據民國五十四年文獻的記載:當時的路關牌是以竹和玻璃紙作成,上畫虎頭,牌上並未寫明遶境路程,內裝置有花朵,與普通路關迥異。
現在的路關牌則置於手推車上,由人推著行進,牌子內貼路關,前置香案,兩旁各置一支鼓仔燈。
路關現在已大量印刷,目前最大的功用,只在增加行列的完整與莊嚴。
如果把每年的路關保存,也可輔助認識該地的地名與發展。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