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劍潭遺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21:3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劍潭遺址

 

劍潭遺址(CT),隸屬於台北市中山區劍潭里,坐落於東經121°31'03"、北緯25°04'46"。

 

與鄰近的圓山貝塚遺址隔基隆河相望,劍潭遺址位在基隆河之右岸,劍潭山南麓的斜坡平地,海拔高度20-30公尺。

 

遺址之範圍約為現在圓山大飯店的南邊、劍潭活動中心附近、圓山飯店五百完人碑左右及下方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的再春游泳池附近。

 

1999年劉益昌、郭素秋等人調查該區域,仍可見少量遺物分布,而2004年臺閩地區考古遺址第七期普查研究計劃再做調查,於往圓山遺址之坡道上仍可見極少貝塚殘跡。

 

劍潭遺址發現甚早。

 

1897年鳥居龍藏進行圓山貝塚的調查,經當時圓山公園主任安井氏之告知,發現在圓山貝塚隔著基隆河的對岸處,劍潭山之斷面上亦有貝塚的分布。

 

1901年佐藤傳藏在此遺址上發現了陶器、石斧和骨器,以及少量不同種類之海貝,進而正式命名其為劍潭遺址。

 

劍潭遺址根據平山勳1935年的記載,此貝塚位於中山橋東麓的北側,面對基隆河的地方,即士林街道和基隆河間所挾的丘麓,士林街道西側的道路柵下側、大鳥居的下方。

 

陶器與圓山貝塚同為素面陶,貝類為大型的蜆、牡蠣等,並且發現骨針和兩縊型網墜(平山勳1935a:8-9)。

 

考古學者曾在劍潭遺址進行過多次的研究工作,其中,1939年丹桂之助、黑田德米與宮本延人三人於此進行調查,之後在期刊《科學の台灣》2卷2期中發表了〈台北郊外宮ノ下貝塚〉一文,將本遺址的貝塚命名為「宮下ノ貝塚」。

 

戰後初年,宋文薰曾多次前往調查,採集了大量樣本。

 

但其後直至晚近,少有學者再進行研究。

 

圓山大飯店、天文台、五百完人塚、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等建築及週邊道路設施的興建,嚴重地影響了遺址的大部分範圍。

 

劍潭遺址共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與裝飾品等文化遺物。

 

1993年黃士強先生在天文台地點進行搶救發掘,觀察並歸納詮釋了遺物之內容。

 

他認為,陶器有夾砂陶和泥質陶兩類,顏色有紅褐和灰黑;

 

器型大多為罐、僅少數為缽,此外亦有紡輪;

 

夾砂紅褐陶罐帶有雙豎把、圈足或器蓋者,把手或器蓋上有的施捺點紋,這些都是圓山文化的特徵。

 

但在出土相當多的泥質陶罐上常施有方格紋、條紋、曲折紋、編織紋等印紋,此為圓山文化所少見,而為植物園文化常見的特徵。

 

石器的數量相當多,石材包括安山岩、砂岩、板岩、頁岩、玉等,器型則有打製石斧、磨製石斧、有肩石斧、石錛、有段石錛、網墜,矛或石鏃、石球、凹石、石鎚等等。

 

裝飾品則有玉製玦形耳飾、管珠、玻璃耳環、玻璃手環等。

 

關於劍潭遺址的史前文化層序,考古學界至今尚無一定論。

 

有學者推論由早而晚應該包含訊塘埔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十三行文化的遺留等(劉益昌、郭素秋2000)。

 

關於本遺址的重要參考文獻有:鳥居龍藏〈台灣に於ける有史以前の遺跡〉;

 

佐藤傳藏〈臺灣台北附近の石器時代遺跡〉;

 

丹桂之助〈台北郊外宮ノ下貝塚〉平山勳〈圓山貝塚〉。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39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5:5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