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四大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7:48: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2 20:31 編輯

史學●四大社

 

臺南平原西拉雅四個原住民番社。

 

包括新港(今臺南縣(註1)新市)、目加溜灣(今臺南縣(註1)善化)、蕭壠(今臺南縣(註1)佳里)、麻豆(今臺南縣(註1)麻豆)。

 

因距離臺南最近,最早與外來政權建立關係。

 

1623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來臺勘查,即與蕭壠社接觸;

 

1624年向新港社租借或購買赤崁一帶土地。

 

1634年以前,公司致力於打開對華貿易通路,經營重心不在本島,僅與週邊原住民接觸,四社分別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雙方關係並非一路太平,陸續發生1628年新港社捲入濱田彌兵衛事件、1629年麻豆社伏擊60名公司士兵事件、目加溜灣對公司採取敵意等等。

 

1635年接替訥茲(P.Nuyts,又譯納茲、奴易茲)為第四任臺灣長官的普特曼(H.Putmans)和第二任牧師尤紐士(R.Junius)改採鐵腕,在新港人協助下進攻麻豆,迫其簽訂條約臣服。

 

自此四社與公司大致維持盟約關係,曾經參與征討下淡水和中部地區等軍事行動,公司則在稅制和土地方面儘量維持四社的權益,1644年後的地方會議(Landdag),新港語成為北路溝通語之一;

 

宣教也以此四社的成效最為顯著。

 

不過1650年代以後,特別是鄭成功攻臺前後,四社與公司並未站在同一陣線,如麻豆社就置身事外。

 

四大社並非、也未曾是一致的整體,公司也不這麼看待。

 

四大社的說法係清代中國政權來臺後才出現的。

 

1697年(康熙36年)郁永河《裨海紀遊》載:「顧君曰:『新港、嘉溜灣、毆王、麻豆,於偽鄭時為四大社,令其子弟能就鄉塾讀書者,蠲其徭役,以漸化之。』」毆王即蕭壠。

 

或以明清時期他們成為糧米供應者,以及徭役和驛遞的提供者,從而被冠此稱呼。

 

自17世紀下半葉經18世紀的土地轉手和社會經濟變動,迨至19世紀已經難以維持「四大社」原貌。

 

18世紀初以前的記錄,包括1623年的報告、1628年首任牧師干治士(G.Candidius)的論述、萊特(D.Wright)的描述等,可供追溯四大社的生活樣貌。

 

清代中文資料可參見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

 

此外羅馬拼音的「新港文書」可供分析19世紀初以前的土地相關活動。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6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20:22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