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7 11:32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鐸】
周禮地官載鼓人「以金鐸通鼓」,鄭康成注曰:「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司馬職曰:司馬振鐸。」
賈公彥疏曰:「此是金鈴金舌,故曰金鐸,在軍所振,對金鈴木舌者為木鐸,施令時所振。言通鼓者,兩司馬振鐸,將軍已下即擊鼓,故云通鼓也。」
按古之軍制,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二十五人之司馬為「兩司馬」,知何時當進則進,故使執鐸以通鼓。
至於木鐸,在周禮天官小宰中載:「徇以木鐸。」
注曰:「古者將有新令,必奮鐸以警眾,使明德也。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鐸多用銅製,較鈴為大,上有一柄,呈六角柱狀,上細下大,如圖所示,鐸體似鉦及甬鐘,下面中央也有凹陷,但較狹長而內有舌,金舌者發音鏗鏘,木舌則較柔和。
茲錄宋博古圖所載周雷柄鐸之尺寸如下,俾供參考。
該鐸高六.八寸,柄長三八寸,徑一寸,上徑三‧三寸,闊二.八寸,下徑四.一寸,闊三.六寸,重四斤十一兩,無銘文。
元史禮樂志中曾謂:「單鐸、雙鐸其制如小鐘,上有柄,以金為舌,用以振武舞;兩鐸通一柄者,號曰:雙鐸。」
想來雙鐸之形狀,倒頗似今之啞鈴,惟兩端為有鈴舌能發聲之鐸也。
此外,今和尚、道士誦經時,手執有柄有舌之鈴,實亦為鐸之一種,其頂端呈三叉狀者,多用於超度;
頂端呈圓球狀者,則用於慶生。
學校中手搖有柄之鈴,亦可說是今之鐸也。
(莊本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