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掐絲琺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07:3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掐絲琺瑯

 

本來在西元十至十一世紀的歐洲,掐絲琺瑯在拜占庭藝術中,就占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直到十四世紀,蒙古大軍攻入歐洲,於是東西交通大開,掐絲琺瑯的製作技術,就在這個時候由西征的蒙古人帶回到中國來。

 

當時的中國在冶金工業,尤其是青銅工藝製作上,早已有豐富的經驗。

 

就是製窯工業及對釉藥的知識與運用上,也早已超過當時西方工業的水準。

 

所以當這種以銅為胎、絲的掐絲琺瑯藝術一傳到中國,立刻就被中國傳統文明所吸收,並且在短短百年之間,為全世界之掐絲琺瑯器,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準─景泰藍。

 

一直到今天琺瑯專家在鑑定掐絲琺瑯器時,仍以「近似景泰藍」這句評語來表示對其所鑑定器物的最高讚譽。

 

當掐絲琺瑯初傳入我國的時候,一般人稱為佛菻,佛菻為當時東羅馬帝國的稱呼,這本是一個以來源為名稱的臨時命名法,後來由於口音的傳轉,而被讀成佛郎或法郎。

 

再者因為它外表看來有珠寶的光澤和玉的美麗,所以就加上玉旁寫成琺瑯,成為目前我們通用的稱呼。

 

掐絲琺瑯製作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鑄胎(圈胎),二、盤絲構圖,三、銲絲布花,四、上藥填色,五、入爐燒製,六、打磨補色,七、二度回燒,八、打磨上光。

 

掐絲琺瑯的製作在明初已相當成熟,到了景泰年間,琺瑯藥料的調配有新的突破,由於在燒製時,熔融琺瑯的流動性減低,所以可以燒造一些立尊及複雜的商周青銅藝術造形。

 

器形的復古,同時也影響圖案的變化,梅蘭竹菊圖案,以及饕餮、犧首等裝飾,取代了西方原有的番蓮圖案,中國式的立瓶理制也取代了原先的波斯式瓶。

 

於此,非但中國某些固有傳統的美術價值得以在掐絲琺瑯的藝術上再度振興;

 

同時,這一偉大的成就,事實上也更充實了掐絲琺瑯原先所沒有的品質和內容。

 

見附圖1。

 

景泰琺瑯器的聲譽既高,流傳也就日廣,漸漸的,人們不再用景泰琺瑯這個較麻煩的稱呼,而直接叫它為景泰瑯。

 

由於鈷藍的色料在琺瑯熔融時色澤最為穩定,所以被用來做為大多數圖案的背景色,這樣使得藍色成為景泰瑯的最主要特色之一。

 

再加之藍、瑯二音十分相似,久而久之也許是一種習慣的形成,也許是一種發音的誤會,總之,到了明末清初之際,景泰藍的稱呼,便取代了原先的景泰瑯,而成為今天對於掐絲琺瑯藝術的一種非正式的稱呼了。

 

(劉良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9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1 22:27 , Processed in 0.08983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