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9 12:00 編輯
【學習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心得】
三十三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主持人的人聰明的,主動的主持的人了解、通曉。
贏、占優勢的人存在才能、能力,主動的贏、占優勢的人勝過、比較好。
了解整整的、完全的人豐厚、充足,健壯有力做、從事存在心意、意向、抱負。
未脫離掌握他的地方、位置的人時間的長遠,堅決到未丟掉的人年歲、生命。
我覺得文章是在說只要生命還在,並且能掌控這套學術的人是明者,比智者做得更好!
2012年02月14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記錄老師的解釋為:
學問、識見的人是聰明的,起源的地方洞悉、了解的人是智慧的。
贏、占優勢的人事實存在才能,主動的超越自己的人是勝過、比較好。
學問、識見充滿、不不缺乏的人是豐厚、充足,勢力大從事事實存在心意、意向、抱負。
非找不到它的地方位置的人時間的長遠,生命結束非死者的年歲、生命。
通常我們說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是聰明的,我們稱他們為“智者”。
而如果是一個人能懂得萬物起源、過程、變化、結果,我們稱他們為“明者”。
這兩者顯然明者比智者更勝一籌。
本篇文章第一句就先提出這兩種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們說一個人在占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取得勝利,這種人是有才能的;如文章所提到的“勝人有力”。
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停留在原有的才能而不去“與時俱進”,那麼是危險的。
如同老師說過的:“如果三歲懂得7歲該懂的知識,神童;如果5歲懂得7歲該懂的知識,神童;如果7歲懂得還是7歲該懂的知識,那何來神童稱呼?”
這正是《傷仲永》一文的詮釋。
所以文章接著要提醒我們不懈超越自己,做到“自勝者強”。
時間的歷練,不懈超越自己的人能成為明者,他擁有無限的智慧及積攢了足夠的條件,這時候他就可以付之行動實現自己所要的抱負,如同本文所說:“知足者富,強行有志”。
這三句告訴我們,我們要選擇做一個知源、知理、知義、知法、知竅的明者,不懈的挑戰自己、提高自己,當萬事俱備的時候正是我們展開自己所要實現的抱負!
文章最後一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它說明要做到文章開頭的明者、超越自我的精神、及展現抱負,年歲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天降炁您所在四維四正包覆之地得炁的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