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3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風論-論脈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15:4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風論-論脈訣

 

後世知斥高陽生之訛訣,而不知辨王叔和之《脈經》,總由不讀《靈》、《素》之過也。

 

《靈》、《素》謂︰人迎為頸脈。

 

即結喉兩邊之人迎穴也,叔和則指為左手脈名。

 

《難經》謂︰陽得寸內九分,陰得尺中一寸。

 

並無關脈地步,叔和則強分三段,又將奇經八脈概附兩手,分為九道。

 

種種虛誕,真堪捧腹。

 

至分左寸為心、小腸,左關肝、膽,左尺腎、膀胱,右寸肺、大腸,右關脾、胃,右尺命門、三焦,其法並不見於《靈》、《素》、《難經》,即後之仲師書中,亦無有也。

 

後世又有各自為法,顛倒安置者。

 

吁﹗五臟六腑本生成之物,可以任人提挈視如傀儡乎?今試詰之曰︰仲師謂尺寸俱緊者,名曰傷寒。

 

若以此部位論之,則是五臟六腑皆病,何以止言曰太陽病耶?吾知其必無應矣。

 

然則諸家脈法皆欺人之語,不足信也。

 

惟《靈》、《素》、《難經》、仲景之脈,乃古聖所貽,各有至理,且其法相同,謹摘其要如左。

 

一曰經脈診法,即手足陰陽十二經也。

 

外病必先起於經脈,內病亦必發現於經脈,故為診病第一要法。

 

經脈有三陽,可以審衛氣,以衛氣盛於陽經也。

 

經脈有三陰,可以察營血,以營血盛於陰經也。

 

《內經》取結喉旁人迎穴為陽明脈,以候三陽經及衛氣,取兩手寸口,又名氣口,為太陰脈,以候三陰經及營血。

 

其法︰人迎盛於氣口一倍,為少陽病;二倍,為陽明病;三倍,為太陽病。

 

氣口盛於人迎一倍,為少陰病;二倍,為厥陰病;三倍,為太陰病。

 

《難經》則括其法,於兩手尺寸中,以寸候三陽,尺候三陰,關為陰陽之界。

 

其尺寸相較法,亦如《內經》,以人迎氣口相較也。

 

仲師之法與《難經》同。

 

一曰臟氣診法,分淺深為五層。

 

第一層,極浮者為肺。

 

《內經》謂︰皮毛為肺之合。

 

又謂︰臟真高於肺。

 

《難經》謂︰三菽之重。

 

仲師同。

 

第二層,略浮者為心。

 

《內經》謂︰血為心之合。

 

又謂︰心藏血脈之氣。

 

《難經》謂︰六菽之重。

 

仲師同。

 

第三層,浮沉之中者為脾。

 

《內經》謂︰肉為脾之合。

 

又謂︰脾藏肌肉之氣。

 

《難經》謂︰九菽之重。

 

仲師同。

 

第四層,略沉者為肝。

 

《內經》謂︰筋為肝之合。

 

又謂︰肝藏筋膜之氣。

 

《難經》謂︰十二菽之重。

 

仲師同。

 

第五層,極沉者為腎。

 

《內經》謂︰骨為腎之合。

 

又謂︰腎藏骨髓之氣。

 

《難經》謂︰按之至骨。

 

仲師同。

 

凡此五者,以見陽脈為腑病,見陰脈為臟病。

 

如三菽見洪為大腸,見細為肺,餘可類推。

 

又以輕者為腑病,甚者為臟病。

 

如三菽略澀為大腸,澀甚為肺,餘可類推。

 

凡此五者,以見陽脈為腑病,見陰脈為臟病。

 

如三菽見洪為大腸,見細為肺,餘可類推。

 

又以輕者凡此五者,各有主脈,肺澀(又名毛)、心洪、脾緩、肝弦、腎石也。

 

如三菽見洪,為心火刑金,餘可類推。

 

以上二法,平人則不見,惟病患乃見之。

 

如病在經脈,則寸尺之診必變於常;如病在臟腑,則菽數之診必變於常。

 

隨其所變見而斷其病,十不失一。

 

一曰平脈敗脈診法。

 

平脈者,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毛、冬微石,四時旺脈皆有和緩胃氣,故曰微也(微也,勿認為弱)。

 

敗脈者,春但弦、夏但洪、秋但毛、冬但石,四時旺脈皆無和緩胃氣,故曰但也(但也,勿認為強)。

 

蓋脈本營血隨宗氣而動,宗氣即呼吸天氣所生,天氣有春溫、夏熱、秋燥、冬寒之遞嬗,宗氣應之亦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遞嬗。

 

若營血乃飲食地氣所生,其性精專有常而不變,與宗氣相融,故反泯其跡,而為微弦、微洪、微毛、微石,故曰胃氣也。

 

若無胃氣,則無營血相隨,脈中僅止宗氣獨行,但見弦、洪、毛、石而已,故曰敗脈也。

 

凡見敗脈者,為無胃氣,雖不病,亦不可救,是名真臟脈。

 

凡脈有胃氣者,雖極危之病,亦有可生。

 

故曰︰人病脈不病者,生;脈病患不病者,死。

 

即此義也。

 

此法,以傷寒初起必見邪盛之脈,則審胃氣之法更當細辨。

 

若傷寒十日以後,亦可用此法。

 

一曰脈體診法,其法有三。

 

1. 呼吸數診法︰一息四至為平,五六至為數,二三至為遲,數極為散,數時一止為促,遲時一止為結,止有定數曰代。

 

2. 手指輕重診法︰輕取曰浮;重取曰沉;浮沉皆有,中獨取無,曰芤;浮沉皆無,中獨取有,曰牢;浮無、沉有,曰伏;浮有、沉無,曰革;有力曰實;無力曰濡。

 

3. 脈動形狀診法︰流利曰滑,凝滯曰澀,大曰洪,小曰細,過指曰長,不及曰短,勁疾曰緊,從容曰緩,端直曰弦,厥厥而搖曰動。

 

以上凡二十四脈,精而熟之,可以該諸書診法。

 

但其斷法甚多,難於詳載,故僅錄其脈名。

 

以上皆詳《靈》、《素》、仲師臟象及診脈審病之法。

 

若夫病之所由起,或從外因,或從內因,但取切要於中風者,詳於後。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1 22:30 , Processed in 0.12499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