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一】
後加減法:(趙本無「後加減法」四字)
若咳者,加五味(趙本醫統本並有「子」字)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
(趙本作「細辛一兩,乾薑一兩」)
氣逆咳者,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氣。
水寒相搏則咳,細辛、乾薑之辛,以散水寒。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小便利,則無伏水,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
芍藥之酸泄氣,乾薑之辛散寒。
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趙本作「為」)半斤。
氣逆則嘔,附子補氣,生薑散氣。
《千金》曰:嘔家多服生薑。
此為嘔家聖藥。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趙本作「色赤」)
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為裡寒;
身熱,不惡寒,面色赤為外熱。
此陰甚於內,格陽於外,不相通也,與通脈四逆湯,散陰通陽。
通脈四逆湯方:甘草(二兩,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其脈即出者愈。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64&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