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國立臺灣博物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7:44: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最早的自然史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明治41年)。

 

在日治時期通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先後曾隸屬於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8-1920年)、內務局(1921-1926年)、以及文教局(1927-1945年)。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博物館,改名為「臺灣省博物館」。

 

1949年又改稱「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教育廳。

 

1999年中央政府廢除臺灣省,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隸屬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蒐藏主要範圍含括臺灣的人文與生物自然資源。

 

重要的藏品類別則包括了臺灣原住民文物、臺灣史前文化遺物、臺灣歷史與民俗文物、東南亞與大洋洲地區南島民族文物、臺灣岩礦標本、化石標本、魚類、貝類標本、哺乳類、鳥類及昆蟲類標本、維管束植物、海藻與微細藻類標本等。

 

至2008年典藏品總數共計108,680件,分屬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等四個學門所掌理。

 

各類藏品中,人類學門之收藏品不僅在數量上佔最多數,同時也最富代表性。

 

其中臺灣原住民文物以收藏年代較早而完整著稱。

 

臺灣史前文化遺物則以日治時期大量收入的圓山文化遺物,與1970年代收入的臺南左鎮菜寮溪「左鎮人頭骨化石」最為重要。

 

臺灣歷史文物中則以「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像」與「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最為著名,並稱鎮館三寶。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館舍座落於臺北市中心,為一棟建於1915年的仿西洋古典式建築。

 

該館定位為一座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HistoryMusuem),除了典藏的功能外,也肩負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功能。

 

展示分為常設展與特展兩類。

 

常設展分為「臺灣的原住民族」與「臺灣的生物」兩個主題,特展則定期輪流推出與博物館性質相關的各類主題展示。

 

歷年來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臺灣原住民物質文化、臺灣漢人民間風俗與宗教的民俗學研究、地球科學研究調查、動物資源調查及生物多樣性、輔維管束植物、海藻與微細藻類等領域。

 

日治時期以來,曾任職博物館的著名研究人員包括:川上瀧彌、森丑之助、尾崎秀真、佐佐木舜一、菊池米太郎、素木得一、岡本要八郎、堀川安市、陳兼善、劉棠瑞、梁潤生、田澤民、陳奇祿、阮昌銳、賴景陽等。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20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5 07:09 , Processed in 0.2031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