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股癬】
拼音
gǔxuǎn
英文參考
tineacruris
疾病分類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股癬是指股內側、會陰、臀部感染真菌后引起的皮膚病。
股癬的真菌可以通過內衣、浴巾等傳播,也可通過性生活傳播,故股癬也被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
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股癬就一定是通過性交傳染的,臨床上80%以上的股癬是通過非性交傳播的。
在我國引起股癬的病原體主要是毛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樣毛癬菌,表皮癬菌屬的絮狀表皮癬菌以及少數白色念珠菌。
疾病描述凡由致病性真菌侵犯腹股溝內側所致環狀或半環狀皮損者統稱為股癬,實際是體癬在陰股部位的特殊型。
癥狀體征常發生于陰囊對側的大腿皮膚,一側或雙側,多呈環狀或半環狀斑片。
初于股上部內側出現小片紅斑,其上有脫屑,并逐漸擴展而向四周蔓延,邊界清楚,其上有丘疹、水皰、結痂。
中央部位可自愈,有色素沉著或脫屑,歷久則于局部皮膚發生浸潤增厚呈苔蘚化,常伴有癢感。
嚴重者常擴展波及股內側、會陰或肛門周圍,其下緣多甚清晰。
有時尚可波及陰囊、陰莖根部等處。
疾病病因常由絮狀表皮癬菌、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等引起本病。
有時,白念珠菌也好侵犯腹股溝部位而呈紅斑脫屑性斑片,其邊緣可有丘皰疹。
本病在溫熱潮濕的季節易于發生,男性多汗者尤易發病。
特殊工種如汽車司機、長期坐位者也易發病。
診斷檢查從臨床及真菌學檢查常可確診,但有時應與紅癬、脂溢性皮炎、增殖性天皰瘡、擦爛性銀屑病等相鑒別。
治療方案治療與體癬同。
由于陰股部的解剖生理特點,皮膚較嬌嫩,應注意勿用過于刺激的癬藥水,以免刺激皮膚,一般用復方間苯二酚涂劑或1%益康唑或克霉唑霜、2%咪康唑、聯苯芐唑、酮康唑、特比萘芬霜也可用之。
口服灰黃霉素雖有一定療效,但僅于治療期間有效,停藥后又可復發,故以不用為宜。
近年上市的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也可短期用之。
預后及預防肥胖者應常洗澡并敷以撲粉等。
特別提示1、經常洗滌,勤換內褲。
每日清洗陰股部,保持局部潔凈。
有利痊愈。
2、積極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疾,如手足癬、甲癬和體癬等,以利根治,防止復發。
3、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發物,戒煙酒,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引用:http://big5.wiki8.com/guxuan_38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