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遺產/麗江古城】
【標題】:麗江古城
【內容】: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座標為北緯26°34’至27°26’,東經99°23’至100°32’之間,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32.9萬人。
這裏居住著納西、栗栗、普米、漢、白、彝、藏等十多個民族。
其中、納西族18.4萬人,占總人口的57%。
由於地處青藏高原南端的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過渡的銜接地帶,麗江的氣候受南亞高原風影響,幹濕季分明,溫度變化不大,周圍風景秀麗,自然環境優美。
麗江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遞降。
海拔最高點在玉龍山主峰扇子陡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為1219米,高差達4337米。
早在十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這裏活動。
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畫的發現和眾多的新石器、青銅器、鐵器的出士等證明麗江是中國西南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
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麗江屬秦國蜀郡,雨漢置遂久縣,唐代先後歸屬吐蕃與南沼,宋時臣服大理國。
到元至元八年(西元1271年),設麗江宣慰司,始稱麗江。
明代(西元1368"—16644年),設麗江軍民府;
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設麗江府;
民國時期(西元1911—1949年)設麗江縣;
1949年7月成立麗江縣人民政府,1961年4月改置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古城座落在玉龍山下一塊海拔2400米的高原臺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西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總面積3.8平方公里。
舊設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圍建宮室苑囿。
在一條東西主軸線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樓、玉音樓等建築物。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驚歎日:“宮室之麗,擬于王者”。
城北為商業區,以四方街為中心,四條幹道呈經絡狀向四周延伸,臨街均設商業鋪面。
城東為舊時流官府衙所在地,現存文明坊、文廟、武廟。
“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
位於城北的黑龍潭為古城主要水源。
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雙石橋處被分為束、中、西三條文流,各支流再分為無數細流,入牆撓戶,穿場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水築樓的景象。
水網之上,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橋樑密度居中國之冠。
麗江民居極富民族特色,平面佈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多院等多種形式。
房屋就地勢高低而建築,以兩層居多,也有三層,適用且美觀。
作為古城主要居民的納西族擁有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聞名遐邇的東巴文化、納西古樂、白沙壁畫等便是其重要的內涵。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大研古城集中體現了納西族獨特的人居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
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內蘊,為研究城市建築史、民族發展史等提供了實貴的資料。
它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序號】:146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F%E5%8F%A4%E5%9F%8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