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新聞●聯合報】 民國四十年九月十六日,由民族報發行人王惕吾、經濟時報發行人范鶴言、全民日報發行人林頂立,合併三報為民族報、經濟時報、全民日報聯合版。
其發展可分為四個時期:一、民國四十年九月十六日至四十七年二月十六日,社址設於臺北市西寧南路三十三號。
四十一年,三報聯合版改名為聯合報。
四十二年,在嘉義發行南部版,四十四年,在香港創辦香港版,因客觀條件未備,先後停辦。
聯合報在此時期由發行一萬二千分發展到七萬多分,廣告由一百四十萬元發展到五百四十二萬元,員工人數由一百五十人發展到二百五十九人。
此時期開始走向社會新聞路線,充分表達了民營報紙為民喉舌、反映公意、促進政治經濟改革的職責,樹立了民營報紙的嚴正言論風範。
二、聯合報於民國四十七年遷至臺北市延平南路八十三號。
政府於四十七年四月修訂出版法,聯合報為爭取新聞自曲,針對此出版法修正草案,連繽發表社論加以反對。
此時期發行已突破了七萬分。
自四十七年九月起,擴版為兩大張,進而租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上海精誠廠所製輪轉印報機,印刷情況大為改善。
開始以飛機送報至中南部地區。
編輯內容方面,強化言論的評述,新聞更加注重地方與祉會事務。
副刊則創立藝文與生活打成一片的風格,著力於加強與讀者間的意見溝通。
新聞採訪方面,開始建立了海外特派員制度。
四十八年,為採訪陳誠副總統訪問越南的新聞,特派記者隨行,並以專用電訊報導全部訪問過程,不惜支出鉅額採訪費用。
三、民國四十八年八月,聯合報遷入臺北市康定路的新社址,編、採與印刷、發行、廣告業務達到了「合署辦公」,銷路迅即超過十萬分。
此時期做了許多突破性、多角性的擴展。
印刷方面,平均每一年半即添購國產高速輪轉機一部,還向日本訂購自動鑄鉛爐、鑄版機、刮版機,並與日本東京機械製作合作,製造「聯合報式全自動鑄版機」。
員工擴充到一千多人,發行分數增加到三十多萬分,廣告升至七千八百萬元。
此外,在五十年創辦現代知識周刊(五十三年改為聯合周刊),五十三年一月,創辦聯合報國外航空版。
五十六年,又創辦了經濟日報。
四、民國六十年七月,聯合報遷至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五百五十五號。
新社址是一幢地下二層、地上九層的大廈。
六十一年四月起,由發行兩大張半擴張為三大張,是年發行分數即增至四十萬分。
六十六年五月,發行六十萬分。
六十九年,突破一百萬分。
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該報正式成立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由王惕吾擔任董事長兼聯合報發行人,范鶴言、林頂立於六十一、六十二年先後退出聯合報。
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陸續購置日本東京機械製作的高速彩色輪轉機,及美國高斯、海力斯等廠的高速平版印刷機及套色與電子分色設備。
在文化事業方面,於民國六十三年五月成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同年六月,創辦中國經濟通訊社,發行英文經濟通訊稿、英文中國經濟週刊、臺灣產品月刊等。
六十四年十月,創辦中國論壇半月刊。
民國六十六年,創辦了天利運輸公司,配合南北高速公路完成後,對中南部讀者提供有效服務。
六十七年二月,創辦了民生報,六十八年三月,成立了雷射彩色製版公同。
六十五年二月,在美國紐約創辦了中文世界日報,由馬克任擔任社長兼總編輯。
聯合報創報三十周年(民國七十一年九月)時,在忠孝東路大廈的東側,又投資二億五千萬元,興建了另一座地下四層,地上十二層的玻璃帷幕新廈,並安裝美國海力斯公司之高速平版機兩部。
此外,並創辦聯合月刊及成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以一億元的基金推展文化活動。
(方蘭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