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國際貿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6:5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國際貿易

 

由於各國自然資源的稟賦、人口分布的質量、工業發達的程度、資本累積的差異、原料及糧食的多寡、社會文化及政治氣質等條件的互不相同,致使各國產業的發展各有其特徵,而且各國生產產品的成本亦有不同,遂有國際貿易,即國與國之間財貨與勞務交易活動的發生。

 

雖然,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之間存有貨幣、語言、文字、法律習慣、市場性質、生產條件等等的差異,比國內貿易更複雜而激烈,但國際貿易的結果,從理論上來說,具有國際分工、各國經濟資源價格趨於相等、迂迴生產等三項利益,所以在許多國家,對外貿易已構成其國內經濟的重要部分。

 

國際貿易的理論,依順序發展,概可分為重商主義、重農主義、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現代學派等階段。

 

重商主義重視貿易順差,主張對外貿易管制,力求聚積金銀,其代表學者如英國的孟恩(SirThomasMun)、法國的波丁(JeanBodin)等。

 

重農主義以法國的揆內(FrancoisQuesnay)為代表,他反對重商主義對外貿易的限制,倡導以實現輸出農產品為中心的自由貿易理論。

 

古典學派貿易理論係泛指亞當.斯密(AdamSmith)、李嘉圖(DavidRicardo)、密爾(JohnS﹒Mill)所解說的貿易理論。

 

亞當斯密倡絕對利益說,提出自由貿易的國際分工理論;

 

李嘉圖倡比較成本說,以勞動成本的比較成本原則為其要旨;

 

密爾提出國際價值法則,說明國際商品的交換比率(國際價格)如何決定。

 

新古典學派的國際貿易理論,主要是指馬歇爾(A﹒Marshall)的相互供需說及以郝勃樂(G﹒Haberler)為代表的機會成本說。

 

馬歇爾的相互供需說,係就密爾的相互需要說作進一步的闡揚,認為國際商品交換比率,應結合相互需要與相互供給而建立於供需一致之點;

 

機會成本說始於郝勃樂的研究,他以機會成本的觀念及一般均衡理論為基礎,用來解釋國際貿易的比較成本原理。

 

現代的國際貿易理論是源於瑞典學派學者歐林(BertilOlin),他結合其師黑克謝(EliHeckscher)所強調之要素相對數量上差異,與英國古典學派所強調之要素相對品質上差異的觀點,以一般均衡理論架構為根據,並利用洛桑學派的聯立方程式,終於脫離了勞動價值說的羈絆,開創了對於比較成本問題之新研究途徑的一般均衡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政策方面,雖然古典學派的自由貿易的觀念,歷久不衰,但從未被任何國家完全實現過,而貿易保護主義卻始終活躍於現實世界上。

 

因此,自西元十八世紀以來,自由貿易政策抑或保護貿易政策的爭論,一直層出不窮。

 

(林鐘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61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05:21 , Processed in 0.20311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