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勤工儉學】 民國初年,李煜瀛、吳敬恆等人為開通民智,恢宏國人器識,進而改良社會,拯救國家,特以親身之體驗,倡導學生赴法「勤以作工,儉以求學」。
這批勤工儉學生的赴法,人數既多,流員亦最稱複雜,前後經歷的時間亦相當長久,他們回國後於當代中國的黨政軍事、文化教育、思想社會、經濟實業各方面亦產生深遠的影響。
勤工儉學雖倡議於民國初年,然盛行於歐戰結束之後。
與勤工儉學最有關係的組織有三:即留法儉學會、勤工儉學會與華法教育會。
留法儉學會於民國元年由李煜瀛、吳敬恆、張靜江、齊竺山等人發起於北京。
根據會約,其宗旨在「納最儉之費用,求達留學之目的」,凡年滿十四歲,欲自費留學而每年至少可籌五、六百大洋者,皆得為該會之同志。
該會對於會員既不助資,亦不索償,惟有以言論或通信指導旅行,介紹學校等之義務。
留法儉學會並附設法文預備學校於北京,聘法人鐸爾孟擔任教席,為學生補習法文。
經由此校赴法者不下八十餘人。
及歐戰發生,法國兵士傷亡日眾,壯丁短缺,乃有委託惠民公司代招華工赴歐之舉。
民國四年夏,李煜瀛與巴黎豆腐公司員工發起勤工檢學會,以「勤於作工,儉以求學,以進勞動者之智識」為宗旨。
李氏等更倡工作一年,讀書兩年之說,一面在國內設立預備學校,一面與法人共同組織華法教育會,以為推動,共謀學生出國與謀工之便利。
再加吳敬恆、華林等人的鼓吹宣傳,影響所及,留法勤工儉學幾為舉國公認之惟一要圖,自總統以至學者名流莫不竭力提倡、贊助,是以至民國八、九年間形成一股巨大浪潮,前後擁至法國者近二千人,其中以湖南省為最多,四川、直隸等省次之。
華法教育會成立於民國五年,由中法兩國文化、教育界人士共用發起,歐樂教授為法國會長,蔡元培為中國會長,旨在促進中法兩國文化學術之交流,而介紹中國學生留法與組織留法之工人教育亦為其主要工作項目。
華法教育會為了照顧勤工儉學生,特設學生事務部為學生覓住、覓校、覓工。
其後學生人數愈來愈多,法國又面臨經濟危機和失業問題,許多工廠停工,致使許多學生勤工無門。
為此,華法教育會照顧倍感困雞,糾紛迭起,終以維持費來源不繼,遂有十年二月勤工生數百人包圍駐法使館請願的風潮,以及十月進軍里昂中法大學事件,結果為首肇事的蔡和森、李立三、陳毅等約一百人,均被遣送回國。
勤工儉學運動發展的高潮,正是中國共產主義在法國萌芽、滋生,共產組織在法成立、擴大的時期。
勸工儉學的發起,原意在為國家培植人才,想不到「勤工無門,儉學無路」的結果,卻成為孵育共產黨人才的溫。
(陳三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