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李漁】 李漁(西元一六一一~?
年),字笠翁,亦稱湖上笠翁,又字笠鴻、謫凡,浙江蘭溪人。
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卒年說法不一。
性喜逢迎,善營利。
曾開設書舖,並編著多種通俗性書籍。
所購小妾,咸習戲曲,攜遊天下,獻技各處,收利以資其生活。
晚年卜居西湖。
所作傳奇十多種,中以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等十種為最著,此十種合刻名為「笠翁十種曲」,至為風行。
明清傳奇,多數務求詞藻,甚至有的賓白亦以駢麗為之。
雖錯采鏤金,而內容空洞,僅可供案頭閱讀,不宜實地演出。
而李漁則一反古典堆砌之習,曲詞淺顯通俗,劇情曲折緊湊,人物口吻逼真,故一經扮演,無不風靡。
陳棟北涇草堂曲論說:「笠翁賓白,縱橫變幻,獨步數朝,…幾乎家絃戶誦」吳梅顧曲麈談謂:「其科、白、排場之工,為當世詞人所共認。
惟詞曲則間有市井謔浪之習而已。」
其實有市井謔浪,才能表現人生萬態,為民眾所喜愛,不得引以為病。
其「閑情偶記」所論專從「傳奇之設,專為登場」之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優人搬弄之三昧」,並且全面涉及到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臺美術、劇目選擇、演員訓練等各方面。
對該時期我國民族戲曲藝術作出全面的、系統的總結。
是我國民族戲曲理論中,深具代表性的著作。
也是我國第一部從舞臺藝術的角度來探討戲劇理論的專著。
(高輝陽)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