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藥用氣味所宜275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1:4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藥用氣味所宜2757

 

 

凡藥之所用,皆以氣味為主。

 

補瀉在味,隨時而換。

 

氣薄為陽中之陰,氣濃者為陽中之陽;味薄為陰中之陽,味濃者為陰中之陰。

 

辛、甘、淡之熱者,為陽中之陽;辛、甘、淡之寒者,為陽中之陰。

 

酸、苦、咸之寒者,為陰中之陰;酸、苦、咸之熱者,為陰中之陽。

 

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陰陽,又為地之陰陽也。

 

溫涼寒熱,乃氣之陰陽,又為天之陰陽也。

 

氣味生成,而陰陽造化之機存焉。

 

一物之內,氣味兼有;一藥之中,理性具焉。

 

主對治療,由是而出。

 

凡藥苦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平降,甘寒瀉火,苦寒瀉濕熱,苦甘寒瀉血熱。

 

茯苓淡,為在天之陽也。

 

陽當上行,何謂利水而泄下?亦不離乎陽之體,故人手太陽。

 

麻黃苦,為在地之陰也,陰當下行,何謂發汗而升上?經云︰味之薄者,乃陰中之陽,所以麻黃發汗而升上,然亦不離乎陰之體,故入手太陰。

 

附子氣之濃者,乃陽中之陽,故經云發熱;大黃味之濃者,乃陰中之陰,故經云泄下。

 

粥淡,為陽中之陰,所以利小便;茶苦,為陰中之陽,所以清頭目。

 

凡藥根之在土中者,中半以上,脈之上行也,以生苗者為根;中半以下,氣脈之下行也,以入土者為梢。

 

病在中焦與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

 

大凡藥根有上、中、下,人身半以上,天之陽也,用頭;在中焦者,用身半以下,地之陰也,用梢。

 

述類象形者也。

 

凡藥之五味,大抵隨五臟所入之味而為補瀉。

 

甘入脾,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辛入肺。

 

所入之味,亦不過因其性而調治之。

 

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緩,苦主堅,咸主軟。

 

辛能散結、潤燥,苦能燥濕、軟堅,鹹能軟堅,酸能收緩,甘能緩急,淡能利竅。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甘草。)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五味子。)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白朮。)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

 

(訶子皮。)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知母、黃柏。)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知母。)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川芎。)

 

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

 

(芒硝。)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甘草。)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白芍。)

 

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

 

經云︰虛則補其母。

 

水能生木,腎乃肝之母,腎水也,若補其腎,熟地黃、黃柏是也。

 

如無他証,惟不足,錢氏地黃丸主之,實則白芍藥瀉之。

 

如無他証,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心。

 

心虛則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

 

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心火也,以生薑補肝。

 

如無他証,錢氏安神丸是也。

 

實則甘草瀉之。

 

如無他証,以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散。

 

脾虛則甘草、大棗之類補之。

 

實則以枳殼瀉之。

 

如無他証,虛則以錢氏益黃散,實則瀉黃散。

 

心乃脾之母,以炒鹽補心。

 

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

 

肺虛則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

 

如無他証,實則用錢氏瀉白散,虛則用阿膠散。

 

虛則以甘草補脾土,補其母也。

 

實則以澤瀉瀉腎水,瀉其子也。

 

腎虛則熟地黃、黃柏補之,瀉以澤瀉瀉之。

 

腎本無實,本不可瀉,錢氏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之藥。

 

肺乃腎之母,金生水故也,以五味子補肺而已。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8:2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