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 卷六 萬氏痘麻-痘後餘毒証治歌一】
(凡三十一首,共四十六方) 借問何為痘後癰?只因平塌少成膿,毒邪蘊聚難消散,透節尋關出要沖。
凡痘初出一點血,由血而化至膿,膿成而毒解矣。
若出形之後,應起發不起發,應成膿不成膿,一片空殼,狀如蛇皮,或平塌破損,都無膿水,本為死証。
緣其人脾胃素強,又能飲食,亦可以引日收效。
只是毒邪蘊蓄於裡,必尋出路於關節之間而為癰腫,但發一二處可治,若流注於手足,發之不止,腫灌不愈,久而死矣。
痘癰先要明經絡,解毒調元兼裡托。
決膿去毒急施功,莫待殘形變為惡。
凡癰之發,先看在何經絡,分氣血多少而治之,次看人之虛實,以解毒托裡為先,不可亂施敷藥,以致毒不得出,內炎筋骨而成壞証。
如腫而未成膿者,用必勝膏貼之;已成膿者,將鈹針決破其膿,以生肌散敷之。
若腫毒而元氣素弱者,以十六味流氣飲流通之;若氣血虛而泄瀉者,加附子以溫之;若元氣素強者,用連翹解毒湯主之;如癰毒日久,膿血去多者,以十全大補湯扶元解毒。
惡証無如痘後丹,皮膚蘊火毒相干。
看他所發歸何部?心腎之經治亦難。
赤火丹瘤,惡候也,流移紅腫,其痛手不可近。
痘瘡之後,有發丹瘤者,因蓄火太甚,不能發泄,鬱於肌肉之間,故發而為丹。
從頭上起過心即死,從足下起過腎即死,內服玄參化毒湯解之,外用磁鋒砭法。
癮疹何為痘後呈?肌膚蘊毒未全清。
若教發盡無停滯,免得重重怪証生。
癮者,皮膚間隱隱成疙瘩也,俗人謂之風丹;疹者,皮膚點點狀如蚊蚤咬跡也。
痘後發癮疹,因毒火未發盡,藏於皮膚之間,或搔癢因抓而成,或因受風火相搏而成,皆吉兆也,正欲其發泄,無使停留以變他証。
如發太甚,內服防風敗毒散,外以益元散拭之。
益元散,方見前。
痘已收成靨不干,或時出血病難安。
從前毒瓦斯藏肌表,蝕肉傷肌不忍看。
此與前頑瘡不收相同。
凡覺痘瘡當靨不靨,即防此証,當內服大補湯,外以綿繭散敷之,綿繭散方見前。
翳膜何為眼內攢?怪他熱毒壅於肝。
還睛去翳多奇術,點洗徒招廢棄端。
小兒出痘之時,即用黃柏膏和胭脂塗眼,防斑瘡入眼也。
但斑瘡入眼,本不在初,多在收靨之時,或滿面破爛,重複腫灌,膿血膠固,毒火鬱蒸在內,其斑瘡入眼;或痘出已甚,成就遲緩,醫用辛熱之藥發之,亦令斑瘡入眼;又或收靨之時,喜淡辛熱,謂之干漿,以致二火相煽,亦令斑瘡入眼。
但在白珠上不必治,久而自去,惟在黑輪上者,或掩蔽瞳仁,急用密蒙花散治之。
兩目今朝乍畏明,肝虛邪火暗傷睛。
涼肝養血功無比,能使雙眸炯炯清。
凡痘後雙目見明不開,暗則開者,謂之羞明,宜涼肝明目散治之;若向暗處亦不開者,卻防目中有瘡,當如上法治之。
收後緣何便下紅?多由倒陷毒歸中。
利完膿血應須愈,強治翻為聚怨叢。
膿血痂皮一路來,任他自止莫疑猜。
和中清熱施殘著,劫澀輕投病轉乘。
痘後忽利膿血,待其自止,然後用和中清熱之劑,不可便用止澀。
但痢勢甚者,宜黃連解毒湯清解之,膿血盡後,宜和中湯。
痘証從前無倒陷,緣何膿血利無時?大腸鬱火多潛毒,解毒通腸貴早施。
痘無倒陷之証,卻有膿血之痢。
由於平日食煎炒,素有積熱,今因痘後氣血虛,不能勝積,故痢膿血也,此名滯下,必然腸鳴作痛,裡急後重。
或因痘出之後,飲食太多,水停作泄,熱毒乘虛入裡,便下膿血,此名腸垢,宜調胃承氣湯以徹其毒,次用黃芩湯調其陰陽。
最怕收成嘔噦頻,咽疼胃弱毒潛湮。
錯喉嗆水宜施治,干噦無聲死作鄰。
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
食穀即吐謂之錯喉,飲水而噴謂之嗆水。
今痘後凡有此等,由熱毒壅塞胃口,故令嘔吐;咽門澀塞,故令錯喉嗆水也。
惟乾嘔乃胃瘡腐爛,不能納穀,故時時張口,似吐不吐,乃不治之証;亦有咽喉作痛,而嘔吐失聲者,乃咽喉腐爛,亦不可治。
惟但嘔吐,陳皮竹茹湯;咽喉痛,甘桔湯。
身已清安熱不除,或因毒甚或元虛。
調元解毒分投用,寒熱分明效自如。
痘既收靨,則毒解而熱當除矣。
如熱一向不已,非毒瓦斯之餘烈,必元氣之素虛,惟以脈辨之,如脈數形勇,煩躁而熱,引邪氣實也,宜知母解毒湯;如脈遲形怯,熱而喜睡,此正氣虛也,宜黃芩調元湯。
收後渾身一向溫,乍然發熱細評論。
內傷外感須分治,此個真機妙法門。
痘靨之後,一向溫暖和平,並無餘熱,今忽發熱,不可以餘毒未解,正氣之虛同論,必因外感風寒。
其証頭目昏痛,惡寒脈浮,宜桂枝湯。
或因內傷飲食,其証肚腹飽悶,不喜飲食,其脈弦滑,以補中益氣湯加消導藥而運用之。
食飲如常腹裡疼,蓋由脾弱化難能。
看他虛實行消導,方顯明良三折肱。
收靨之後,忽然腹疼,或嘔或泄,不思飲食,此傷食之証。
虛則用補中益氣湯治之,如無吐利腹痛、氣急,宜丁香脾積丸下之。
若腹滿而痛,煩悶不寧,此毒火入中,急用雄黃解毒丸利之,不然漸加喘急、手足厥冷,則難治矣。
收後緣何食不思?偶然傷食少人知。
補脾消導為良法,強忍成疳悔後遲。
一向能食,收後反不能食,聞食氣即嘔逆,此必食傷,甚則以脾積丸(方見前),治之,微則以保和丸調之。
若隱忍不急求治,久則消瘦,漸成疳癆矣。
寒熱纏身似瘧侵,不分早晚應期臨。
只緣脾胃多虛弱,補氣升陽貴酌斟。
此因痘後氣血兩傷,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乍寒乍熱,儼然瘧疾。
切不可以為瘧治,但以補中益氣湯升舉之,其病自愈。
收後渾身手足寒,好將氣血作虛看。
六經脈細如將脫,急早回陽病自安。
凡痘收靨之後,手足厥冷,六脈沉細,元氣大虛,急用調元生脈散以溫之,稍用寒涼,必取敗亡也。
強打精神睡思昏,終朝何事不惺惺?此因毒解神虛倦,氣血和平體自寧。
收靨而好睡,乃毒解神虛,此常事也,不必調治。
有等苟且之流,欺人不知而取利;庸下之徒,妄用湯丸而致禍者,戒之戒之﹗睡思沉沉不識人,恍疑中酒妄言頻。
只因熱伏心包絡,保護心君妙入神。
凡收後昏睡,連日不醒,口中妄語,或有醒時,亦似醉人,每多錯語,此熱邪攻心。
心君不肯受邪,傳於包絡,宜導赤解毒湯清之,或用安神丸亦佳。
收靨之餘搐搦縈,責其火毒未全清。
清心散火風應退,發作無休命必傾。
痘出發熱作搐,此常候也。
若收靨之後反發搐者,乃瘡發未透,毒火內侵故也。
然此候發於收靨之餘,血氣已衰,治之甚難,宜清神散火湯。
如藥對病者可治,若連發不已,死証也。
身已康寧手足攣,分明血少致斯愆。
補脾養血誠仙訣,不遇知音莫浪傳。
凡痘後手足忽然攣拘,不能屈伸轉運,乃血少不能養筋,又或外被風寒水濕以致然耳。
不可用發散並疏風之藥,以耗其血,只宜當歸桂枝湯補脾養血,則手足自和。
痘後還愁咳嗽多,總由毒火肺中磨。
清金降火兼調氣,肩息胸高若命何﹗痘疹之後,惟肺受傷,至於收靨毒解,宜乎寧矣。
若反咳嗽喘急,乃毒火流入肺中也,當清金降火,宜寧肺湯保肺解毒。
服藥嗽不止,胸高龜殼肩息者不治。
忽爾渾身腫脹形,或風或水食偏停。
腫因肺受宜清表,脹屬脾家利解寧。
痘收之後,或面目浮,四肢腫,此屬於肺。
因表虛而受風寒,仍宜汗解,用加味五皮湯。
若腹脹如鼓,眼胞微腫,此屬於脾。
由脾胃虛,飲水過多。
蓄濕於內,所食過多,積熱於中,仍宜利解,宜濃朴湯;倘屬虛脹,不可妄攻,但宜萊菔子丸。
小便宜清偶澀遲,膀胱蓄熱少人知。
不將導赤為良法,只恐遷延有變時。
凡痘疹,小便始終宜清,若收後不利,此熱積膀胱,宜加減導赤散以清其心。
便貴滋榮乍覺難,誰知腸胃液津乾。
潤腸膽導宜兼用,縱有餘邪便後安。
凡大便始終須宜潤澤,一二日一次為佳。
若至於收靨後而大便秘結,乃痘出太多,血枯氣不潤腸,宜潤腸丸兼膽導法(方見前。
)腠理疏通雨汗傾,衛虛榮弱兩無情。
建中自汗湯偏勝,盜汗歸黃六味平。
經曰︰衛氣者,所以溫肌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開合也。
痘瘡之後,衛氣受傷,故收靨之後,衛弱而汗出也。
醒時常出為自汗,宜建中湯;睡著而出者為盜汗,當歸六黃湯。
血在身中本自寧,火邪迫血血違經。
鼻中細出堪調治,便尿中來命不停。
痘收靨後,忽見血証,大為危候。
蓋鼻血出於肺,吐血出於胃,溺血出於小腸,便血出於大腸,皆由毒入於內,迫血妄行,急宜涼血地黃湯止之。
服藥後血不止者,不治。
忽吐蛔蟲証已非,要知內熱又常飢。
但聞食臭蟲斯出,嘔吐心煩蟲作威。
傷寒吐蛔,責之胃寒;痘証吐蛔,責之裡熱。
由熱毒拂鬱於裡,又不能食,蟲無所養,但聞食臭即涌出者,宜黃連止蛔湯。
炎炎胃火成疳蝕,辛熱頻餐陽毒熾。
牙齦臭爛怕穿腮,藥有神功休論值。
凡痘瘡後牙齦生瘡,時時出血,謂之牙宣;呼吸息臭,謂之息露。
此走馬疳也。
由熱在陽明、少陽,宜內服洗心散,外以蠶蛻散敷之。
如舌上生瘡,赤者謂之赤口瘡,此熱在心脾二經,內服洗心散,外用陰陽散敷之;其瘡白者,名白口瘡,又名鵝口瘡,此熱在心肺二經,亦服洗心散,外以朱礬散敷之。
食飲緣何不發肌,多因氣血兩相虧。
和平丸散常宜服,偏熱偏寒愈見離。
凡兒素常肌肥,痘後羸瘦,雖能飲食,而不為肌膚,乃氣血虛故也。
治之須兼陰陽,不可偏勝,偏陽則傷血,偏陰則傷氣,愈見乖離矣。
陰日宜服參苓白朮散,陽日宜服當歸益榮丸。
痘後分明皮肉嬌,切宜保護在昏朝。
風寒暑濕常宜避,洗拭構撾禍莫饒。
痘後中虛食易傷,辛香生冷莫輕嘗。
若貪口腹渾無忌,犯卻中和變內傷。
此二條言收後調理之法。
在外也,皮膚薄嫩,易於感冒,若不避風寒暑濕,梳洗搏抬,則至於癰腫者有之,生瘡癬者有之;在內也,腸胃並弱,難於克化,若不分生熟軟硬、寒熱涼溫,任意食之,則成脹滿者有之,至於瀉痢者亦有之。
可不慎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