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關係篇之對父母許諾必不可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3 20:27: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關係篇之對父母許諾必不可少

 

最近有一家調查公司對亞洲中、日、韓三國的年輕人做了一項有意思的調查,結果發現中國的年輕人最普遍的心態是"奮鬥"、"競爭",很多人的最大心願是賺更多的錢,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讓自己的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

 

這一點比日韓的青年都要突出。

 

普遍富裕的日本青年似乎沒有這樣的"上進心",他們更熱衷於個人享受,卻對生活的意義感到迷茫。

 

電視臺也曾做過一期"殘酷"的節目,主題是討論"愛情是不是真的無價"。

 

認為"愛情有價"的嘉賓真的很壞,他說關鍵是看這個價錢有多高。

 

如果給你五千塊,要求換你的女朋友,你肯定覺得對方是瘋子,一口回絕。

 

如果給你五萬塊呢,也許你還是不會動心。

 

如果是五十萬呢,你也許覺得這真是一件事情了,私底下總要考慮一下。

 

如果有人說要給你五千萬,條件只是讓你放棄你的女朋友,你會不會答應呢?現場的很多參與者一開始表現得"情比金堅",到這時候開始猶豫了。

 

有的人說自己也許會放棄愛情,理由是有了這五千萬,這幾乎是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賺到的錢,就可以馬上讓自己辛苦了半輩子的父母過上好日子了。

 

而在場的"女朋友"們一多半早就臨陣倒戈了,說既然這位年輕有為的富翁肯出五千萬交換自己,那麼不但說明他有社會生存的能力,而且說明對自己愛得很深,怎麼看都比自己現在的男朋友要好呀。

 

這真是一個殘酷的考驗。

 

在這裡我們只想說一點,那就是普遍的年輕人都覺得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能夠更好地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做讓他們感覺幸福。

 

也許35歲之前你真的幫不了父母什麼忙,那麼要善於給他們許諾。

 

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並不多,有許諾也足夠讓他們幸福的了。

 

35歲以前條件不夠
現代中國社會的現狀是存在巨大的年輕人遷徙潮。

 

農業人口過剩,農村在向中小城鎮化發展;而大量的中小城市或者農村的年輕人到大城市的大學念書之後,都會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

 

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個特大城市集中了大量最優秀的人才,競爭也非常激烈。

 

每年不斷地還有新的大學畢業生湧入。

 

哪怕做"北漂",再苦再累很多人也願意留在北京不走,因為這裡機會多,感覺前途有希望。

 

很多家庭的情況都是父母和子女在不同的城市居住。

 

或者因為父母還年輕,沒到退休年齡,還在繼續工作;或者是因為在大城市的年輕人自己還處在打拼階段,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

 

還有的情況是,如果女兒在外地,那麼差不多到了退休年齡的媽媽一般都選擇不工作了,去和女兒住在一起,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而爸爸們多半還在上班,就留在原來的城市,這樣又造成了老夫妻的兩地分居。

 

中國的父母就是有這樣強烈的"利他主義"精神。

 

上海電視臺做過一期節目,請了許多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的女兒和她們的媽媽一起來做節目,她們的父親則都在老家。

 

這樣的新型家庭在上海很多,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

 

這些年輕人一旦自己站穩腳跟之後,最大的願望就是把父母也接到大城市來,一起過幸福的生活。

 

西方人在房屋消費上是習慣"階梯消費"的:工作之初有了一點存款之後就貸款買個小房子,多半還是二手的舊房子,因為便宜,而且年輕時家庭人口也簡單。

 

有了孩子,有了更好的經濟能力之後,再換大房子。


可是為什麼中國的年輕人在自己有能力買房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決定"一步到位",第一次置業就要買三居室的房子呢?因為他們的計畫裡總是包括他們的父母,理所當然地覺得一旦自己有了能力,就應該把父母接來同住。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一般的年輕人在35歲以前都沒有照顧父母的餘力。

 

總不能叫父母跟自己一起租房子,東搬西遷地度日吧。

 

中國實行貨幣化分房才不過幾年,大城市的房價高得讓人咋舌。

 

在北京,五千元一平方米的普通公寓房子都只能到五環邊去找了。

 

一個月的工資夠買一平方米房子的,都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還不說一旦接了父母過來,醫療保險什麼的怎麼辦,太多瑣碎的問題需要解決了。

 

條件不夠的話,還不如讓他們留在小城市過清閒、舒適的日子呢。

 

保留適度空間
接父母過來,一起擠在小房子裡,最後鬧出家庭糾紛的例子很多。

 

即使是和自己的父母,互相保留適度的空間也是非常必要的,雙方都會感覺更舒服。

 

現在已經不是因為吃不起飯,所以一家人要抱緊在一起的時代了。

 

人與人之間因為距離會產生美感。

 

也許因為自己外出念大學好幾年,又在外地工作好幾年,一年只有春節才能回家見父母一次,因此這種親情沉澱起來變得更加厚重。

 

你會只記得父母的慈愛,還有家裡好吃的飯菜;而忘記了父親的責駡和母親的嘮叨。

 

一旦重新生活在一起,瑣碎的生活就會激發矛盾。

 

關鍵的是也許你的孝心,父母並不需要。

 

當你才二十幾歲的時候,父母也不過五十左右,他們還正處在想幹點事情的年紀,也不需要別人照顧。

 

特別是父親,可能並不想這麼早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

 

他們掙的錢也許在你看來只是可憐的一點工資,可是也足夠他們在小城市裡過得非常舒服。

 

因為他們已經住得非常寬敞,不用付房屋貸款,也不養車,小城市的物價也很便宜。

 

有幾十年建立起來的親戚、朋友圈子,週末可以走動走動。

 

父親喜歡釣魚,母親愛養寵物、種花,都可以隨心所欲。

 

偶爾你回家,或者他們來看望你,就權當驚喜的旅行了。

 

如果你貿然讓他們過來跟你一起長住,想想會怎麼樣。

 

父親會一下子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沒用的人,不工作了,大把時間不知道幹什麼。

 

在新的城市裡也沒有朋友。

 

他們也許會天天買菜、做飯,照顧你的飲食生活,可是這樣的生活有多悶。

 

如果你已經結婚,你的另一半和你的父母也許相處得並不愉快,你並不能強求他們有發自內心的融洽。

 

在網上看見有人發帖子討論這樣的家庭問題,兩個都是苦惱萬分的兒媳婦發的,可能因為老父母們還不會使用這麼現代的工具。

 

一個兒媳婦是北京的,她工作,而她的老公還在念研究生,兩個人住在學校宿舍裡。

 

老公的父母要求搬到北京來,於是他們給老倆口租了房子安頓下來。

 

婆婆和兒媳總是因為做不做飯什麼的瑣事發生矛盾,而且婆婆還時常誇讚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發達,言下頗有怪責他們只給租了一間小平房、生活費也給得不多的意思。

 

這位兒媳婦也覺得生活壓力很大,自己一個人工作,本來經濟就不寬裕,還要承擔這種額外的責任。

 

另外一個上海兒媳婦,開始她的老公告訴她自己的父母春節要來小住幾天,結果沒想到老父母、以及老公的弟弟帶著大包小包就來了,一住就是三年。

 

老公開始給弟弟介紹了一個工作,沒想到不久弟弟又被辭退了,20多歲的大小夥子此後一直呆在家裡。

 

為此公公婆婆給她的老公不少壓力。

 

一大家子,好像僅有這個兒媳婦變成了"外人"。

 

期間這個兒媳婦懷孕、生孩子,一邊上班,還要一邊每天給五口人做飯。

 

更可怕的是她的老公因此變得不愛回家,天天在外面陪客戶打麻將或者喝酒,回來也是對妻女非常暴躁。

 

一位男同事聽了這個故事,瞭解地說:"這個男人也很痛苦。

 

只好麻醉自己。

 

"因為在中國人看來,這種結幾乎就是死結。

 

他也不喜歡這種家庭狀態,但是作為一個兒子,不可能對拒絕自己的父母。

 

這位同事甚至說如果是自己,如果家庭負擔重,乾脆開始就不要結婚,以免連累別人。

 

即使沒有這樣極端的問題。

 

最關鍵的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會帶來巨大的矛盾。

 

你喜歡晚睡,愛玩網路遊戲,一high起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

 

難得有幾個父母看見這種情況會覺得很好的,多半會教訓你。

 

因為他們關心你,看見你通宵加班、高頻率地出差會心疼,免不了說兩句。

 

你又會覺得煩。

 

生活好像又回到了18歲以前的狀態:不敢晚歸,事事要打電話請示,不再是背個背包、鎖上門就可以出發了。

 

你所鍾愛的自由生活全盤泡湯。

 

而在"你的家"裡,你的父母也不會覺得輕鬆。

 

許諾最重要
理想的狀態當然是父母住在附近,時時可以過去吃兩味小菜,週末可以帶他們出去兜兜風了。

 

等你過了35歲,現實的情況很可能是有了小孩需要人照顧,而你們倆夫妻都是全職工,忙得團團轉;而你的父母也年過六十,需要子女在身邊照顧。

 

這時候,你需要把父母接到一起來。

 

最好是有能力再買一套房子給他們住,儘量不要住在一起,這樣他們也會感覺更好。

 

如果父母下決心搬遷的話,因為可以賣掉以前的老房子,所以再在大城市裡買一套小公寓是可能實現的。

 

35歲以前,因為條件不夠,最重要的就是給父母許諾了。

 

時時表明自己並不是"不孝子",給父母描繪一下未來的美好藍圖,讓他們感覺老來有靠,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幸福了。

 

如果自己身在外地,每週至少一次的"親情電話"必不可少。

 

你的小小成就、以及新的見聞會給父母波瀾不起的平靜生活注入快樂的活力。

 

父母總是下意識地在等著這個電話,到時間沒有接到就會心急如焚。

 

如果你因為玩樂而忘記了,那真是不可饒恕。

 

爸爸、媽媽的生日記得寄禮物回去,雖然他們總是說"不用不用"。

 

再怎麼忙,每年至少要抽出一個假期回家看望他們,或者請他們來自己這裡做客,自己也樂得享受一下家中飯菜的好滋味、被人照顧的享受和完全放鬆的好時光。

 

如果有餘錢,可以資助你的父母出去旅行。

 

雖然他們自己也有錢,可是意義完全不同。

 

要跟父母一起理智地計畫未來,因為這不但關係著你的將來,也是他們的退休生活。

 

如果不拿出來討論,大家的想法可能偏差很大。

 

就像你小的時候討厭父母為你做決定一樣,你認為好的方式,你的父母並不一定也這麼認為。

 

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老了以後,應該跟你在一起,應該留在家裡做飯或者幫你帶孩子,這樣你也覺得心安。

 

也許他們的計畫本來是周遊世界呢。


選自軟件《中華五千年詩詞文庫軟件V9.50》中《勵志庫》之《35前要做的33件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08: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