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十五數集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
(交腸、關格二症附後。)
小便不通,匪細故也。
少腹急痛,狀如復碗。
奔迫難禁。
期朝不通,便令人嘔,數日不通則死。
一見嘔逆,便不可救。
故內經論二便不通,最急之候。
無分標本,宜先治之。
經云:胞〔即子宮。
男為精室,女為血海。〕
移熱於膀胱則癃。
〔屢出而短少也,閉則熱極可知。〕
《金匱》云:熱在下焦則淋閉不通,故滋腎水,瀉膀胱,名為正治。
經又言:胱膀為津液之府。
氣化則出。
蓋水出高原,肺氣運行,水隨而注,故清金潤燥,名為隔二之治。
又言: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故健脾利水,名為隔三之治。
又有因氣滯,因胞轉,因肝熱,因瘀血,致閉不同,治亦各異。
丹溪云:余嘗用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開,而下竅之水乃出。
又有補中益氣湯,升舉其氣,而使之通者。
雖皆是良法,但未可混施。
按趙氏云:益氣、四苓、二香、黃連解毒等劑,皆治有餘之症,謂膀胱原有水積,或為熱結,或為氣閉,有水可通而通之也。
至於不足之症,因汗多,五內枯燥,膀胱原無水積,強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豈能得乎?故東垣分在氣在血,渴與不渴而辨之。
如渴而小便閉者,此屬上焦氣分受熱,治宜清金;〔二冬、二母、桑皮、茅根之屬〕如不渴而小便閉者,此屬下焦血分受熱,治宜滋陰〔地、冬、知柏、牛膝、車前之屬〕至於真。
陰真陽虛者,未之論及。
經言:腎主二便。
又言:腎司開合。
又言:腎開竅於二陰。
故火盛則水衰,津液干枯,而為熱閉,宜六味〔去萸肉。〕
加二冬、牛膝、車前,滋其陰,而水自來。
陽虛則無氣。
清濁不化,而為寒閉,宜濟生腎氣,〔去萸肉。〕
直達膀胱,如凍河得太陽而水自通。
然世人之患陰虛者多,陽虛者少,桂、附之藥,必察之明,審之當,而後可以用之。
若模糊混投,幾何不以人命為戲耶!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