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1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7 11:16: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莊子曰:“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子貢說:老師你講了半天,這中間的道理,我還沒有懂,請老師告訴我一個方向。
 

孔子只好用比喻來講,“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這個“造”,我們小時候受的教育,讀作“曹”音,意義稍稍不同一點。
 

魚在水中不知道有水,等於人天天在空氣中生活,不知道有空氣。
 

大家修道求道,其實不需要去修去求,人本身就在道中生活著。
 

所以《中庸》裏講,道沒有離開人,是人自己離開了道。
 

“道不可須臾離也。”道沒有一刹那離開我們。
 

“可離者非道也”,因為修道,道才來了,那就不是道了。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孔子進一步引申。
 

魚離不開水,所以養魚要“穿池而養給”,故意挖個池塘放上水,才把魚養得住。
 

那麼,道本來在人自己那裏,但人找不到,怎麼辦呢?“無事而生定。”就是說你的心中,一天到晚要“無事”。
 

心中無事,就是真正的定,不是打坐才叫定。
 

打坐是練習自己如何做到心中無事的一個方法,不是認為打坐才是修道。
 

如果打起坐來,心中還是很忙,還在念咒子,觀氣脈守竅啦,怕身體跑了一塊骨頭,那是在開運動會,那不是道。
 

所以,孔子用一句話,“無事而生定”,就把修道的道理告訴我們了。
 

真正的定要做到什麼境界呢?“于事無心,於心無事”。
 

定並不是萬事不管,你盤腿坐在山上,心中無事,你以為那是道啊?那是半道,半吊子道。
 

要“于事無心”,能入世做事情,但心中沒有事,這是功夫了。
 

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但心中沒有事,心中不留事,“於心無事”, 這樣才是真做到無事,無事就生定了。
 

孔子就告訴子貢一個“方”,有靜定而得道,得回自己本有的道。
 

因此做了一個結論,“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孔子開始說,養魚必須要挖一個池塘放一些水進去,便於魚在裏面優遊自在,修道必須要做到心中無事,才能生定。
 

進一步呢,如同魚在水裏面不知道有水,水也不知道有魚了。
 

等於我們在空氣裏生活,活了一輩子不知道空氣的形狀,天冷鼻子出氣,看見冒一點白煙子,那還不是真的,所以我們沒有看見過氣。
 

所以真得了道的人,如同魚在水裏不覺得有水一樣,也不覺得自己有道。
 

如果還有道貌岸然,或者儼然有道的一個道象、一股道氣、滿嘴道話,沒有得“相忘”之故,那就有問題了,不是道的境界。
 

真得了道的人,忘了自己有道,那個有錢慣了的人,身上從來不缺錢,聽說今天又賺了二十個億,“哦,今天又賺了。”聽聽而已,並沒有覺得歡喜,錢來了也同“魚相忘乎水”一樣。
 

如果窮人中了獎券,或得了兩百萬,七天七夜睡不著,鎮定劑都沒有辦法。
 

我們這裏也有做大生意,有大資本的人,他聽了笑了,可見我很懂他的心裏,就是這個味道。
 

可惜很多人好像沒有這個經驗,等到慢慢發了財,就有這個經驗了。
 

“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畸”同奇,念廣東話閩南話,讀“支”,單獨的一個,“畸人”,單獨的人,超乎常人。
 

修道的人,行為與眾不同,在人家看來都是奇奇怪怪的,所以叫“畸人”,“畸”就是單數,陽數為之奇,雙數為之偶。
 

得道的人,變為“畸人”,陽數充滿,變成純陽之體。
 

“畸於人者而侔於天。”不合於人世間的要求,但他是合于天道的人。
 

接著孔子有一個觀念,不光指修道,也含有作人的道德,以及人生哲學,“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在人中看來了不起的人,作人做得很好,湯圓一樣,到處都得滾得圓圓的,逢人必笑,實際上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是“人之君子”,一般人叫君子,卻是“天之小人”,在天看來是小人,不合於道,心腸不直。
 

其實莊子這裏用的四句話,不是這個道理。
 

這四句話,先要申明,年輕同學不要隨便拿來用。
 

有時候人家罵你討厭你,你說我是“天之君子”,所以讓你看不起。
 

這就不對了。
 

我們看古今中外歷史上很多的人物,的的確確道德非常高明,可是作人很差勁,看起來到處不合適宜,而且命運也不好,到處不得志。
 

像孔子當年周遊列國,連一個便當也弄不到,不是買不到,而是沒有人給他吃。
 

哪里知道孔子死後,每一年祭孔,都是牛肉豬頭肉等一大堆。
 

所以我說,死後給孔子冷豬頭,不如當年給一個熱便當。
 

可是當時孔子很可憐,是“人之小人,天之君子”。
 

歷史上這類人很多,我們年青時也借用過這四句話,有同學被搞煩了,就講我是“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就罵人了。
 

實際上一個真正得道的人,往往不合於世法,同世俗看起來完全兩樣,很討厭。
 

但是我們要知道,不是“全才”不夠稱得上“大宗師”,如果是“大宗師”,那是“天之君子”也是“人之君子”,有“聖人之才”也有“聖人之道”。
 

莊子這裏用的四句話,不是“大宗師”,也就是說,有“聖人之道”無“聖人之才”的人,處世都是不高明的。
 

孔子派子貢去給子桑戶弔喪,子貢看到子桑戶的朋友不但不哭,還在唱歌,就回來向孔子報告。
 

孔子就說,這些是得了道的人,他們已經了了生死,生來死去他們看得很自然,死不過睡長覺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你不要拿世俗的禮法要求他們。
 

因為引出孔子講自己修道的方向。
 

引用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2978.html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07:18 , Processed in 0.1816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