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11 10:15 編輯
【老子道德經四十五章】
原文如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塞,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自己原來理解如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重要的促成如果不夠,那個效果缺點。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重要的充滿如果衝突,那個效果困頓。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重要的公正無私如果理虧,重要的高明的技術如果不靈活,重要的言語辯論如果言語遲鈍。
躁勝塞,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擾動超越阻隔不通的,停止不動超越急切的,純潔無聲用當作時間裡面合常理的。
聽老師的講解,發現理解上的差距還有比較大。
正確論述應該是這樣的: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差不多事物發展到一定狀態好像不夠,它的功用未欺詐。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差不多充滿好像沖突,它的功用未抵觸、追究。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差不多坦白好像委屈,差不多技術好像愚笨,差不多能言善道好像言語遲鈍。
躁勝塞,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擾動超越阻隔不通的,無聲寂靜超越溫度升高,寂靜無聲當作時間裡面不偏斜的。
這章接著上一章的思路,作為反面的論證。
我們平時學習五術,如果學到最後,連八卦的來由、雌雄交媾、陰陽消長的源理義法竅都不清楚的話,那只能是用來當做混飯吃的工具而已,必然難成大事,這就是平常所謂的江湖術士。
如果不懂得源理義法竅,而又要顯露自己學有所成,就會在眾人面前吹噓自己多麽多麽厲害,如何如何了得,像如此般堂皇的話語滔滔不絕,到真正做起來的時候,事情並沒與自己想像的狀態發展,好像還沒足夠達到原來的要求,於是就千般推托,說什麽原來就是免費的,或者說自己沒收錢,都幫你捐獻慈善……等等,所以你就不能追究了。
說到最後,似乎不得已坦白,其實自己是有苦衷的:什麽這是秘笈不能外露啦,什麽時間未到啦,什麽這需要怎樣配合才能有用啦……等等閃爍之辭,不一而足。
再繼續說下去,然後慢慢露出馬腳了,之前吹噓的如何厲害的技術,現在好像變得一籌莫展了,以前能言善辯,現在好像變得無辭可用了。
然後自然變得煩燥不安,因為自己編織的謊言基本就被拆穿了,這時候幾乎已經語塞了,只有呆呆的站一邊紅著臉不知如何說話,企圖用安靜、無可奉告為由當作最後答案。
這章對於一個江湖術士從開始能言善道,到最後呆若木雞的整個心理與行為過程描寫得淋漓盡致,與上一章剛好一正一反的論證與做人做事的正確道理。
我們應該時刻警覺以免被類似這般的術士所蒙騙;更應該時刻謹記與克制反省自己,千萬不要迷失方向,避免淪落成為江湖術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