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四花穴圖像】
【《千金方》論取膏肓俞穴法】
膏肓俞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或失志誤。
取穴之法,令人正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胛骨之裡,肋間深處是穴。
骨容側指許,摩肋肉之表筋骨空處,按之但覺牽引骨節動。
灸兩胛中各一穴,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氣下礱上然如若水狀,亦當有所下出,非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
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當亦然。
乃以前法灸之。
若不能久正坐,常伸兩臂,亦可伏衣袱上伸兩臂。
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遮穴不可得也。
所伏衣袱當令大小常定,不然則失其穴。
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身體平復。
其穴在五椎之上四椎之下,橫去六寸許,相準望取之。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在膏之下肓之上,針藥所不及,即此也。
孫真人笑其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 難遣。
若能用心方便,必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具而明白備載於此,學人仔細詳審,依法取之,無不得其真穴也。
一取穴法,醫者先自坐,以目平正,卻於壁上以墨作一大圈,卻令患者坐,常使其目視圈,無得斜視別處,此亦良法也。
令灸人正坐,曲脊伸臂依法,醫士以指揣頸後脊骨,一節為一寸,自一柱至五柱,逐一墨點記,令上下端直分明。
且人有頸骨者,亦有無者,當以平肩為一柱是也。
以四柱至五柱,用稈心比量兩柱上下遠近,摺為三分,亦以墨界脊上柱間,取第四柱下二分微多,五柱上一分微少,用筆點定,橫過相去六寸之中,左右以為兩穴,交下遠近之準。
大要兩柱上下,合約身寸一寸三分七纏微縮,有無大段長短不同,以參考《甲乙經》。
自大杼至尾 ,作二十一柱,量三尺之數分之。
若柱節分明,縱之尺寸不同,穴以柱數為定。
若人肥大背濃,骨節難尋,當以平臍十四柱命門穴為準。
上自大杼,下至命門,摺為一十四柱,每柱一寸三分,合其穴無不真矣。
取膏肓穴法圖像一 (此即釣股圖法) 取膏肓穴法圖像二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7272&pid=376298&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