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安樂 於 2013-10-28 22:29 編輯
【認識假田黃】
田黃石經過數百年來的挖掘(田黃雖在明朝時已被發掘,但並未受到重視,直到清朝才成為搶手貨而被大肆挖掘),幾乎已到了無田可挖的地步,因其為獨石,無坑又無礦脈可尋,石農幾乎挖遍了每一寸土地,同一個地方一挖再挖,一翻再翻,幾乎可以「翻爛了」來形容。
除非發現新的地點,否則已無田黃可挖,石商僅靠舊有的田黃石流通買賣,收藏者又多不願割愛,來源有限,石商實在是無利可圖。
於是冒牌的田黃石陸續出現了。
據載假田黃早在清朝時已出現。
清郭柏蒼【葭跗草堂集】記載︰「連江黃,出連江,似田石,色黯質硬,油漬即黝。宦閩者誤以田石珍之。然田石是璞,此是片片雲根,可伏而思也。」
假田黃石來源有二種,一種是取外觀及特徵相類似之其他石種混充,如掘性高山、掘性坑頭、掘性杜陵、掘性鹿目格(鹿目田)、牛蛋黃、黃善伯、連江黃、坑頭黃凍、溪蛋黃、掘性黃芙蓉、黃朝鮮石、金獅峰石、鱟箕石、掘性大山黃及黃色大山晶等。
第二種則是加工製造,此法不外是人工上色及偽造石皮。
以加工方式製造假田黃石的方法,分別說明如下︰
一、【蒸煮法】通常取白色或黃色質地通靈肌裡有類蘿蔔紋之凍石,將其琢磨成卵蛋形,然後用杏乾水蒸煮後,乘熱取出,置於 木炭火上烤乾,再用藤黃顏料擦其外部,如此反覆數次,即形成酷似田黃石的黃皮,高山凍石天生有較多的裂紋,正好可造成 格紋的效果(圖1)。
依此法完成之假田黃石,其表面效果最接近田黃石,但與真田黃一比,還是有明顯差異︰
1.田黃石一經打磨有一種如出土古玉之玻璃光,而經蒸煮過之假田黃石雖經打磨,難見天然光澤,尤其更缺那種溫潤的感覺。
2.高山石肌裡常有不透明色點及脈狀紋理(圖2)。
3.由底部觀之,可發現外皮與肌裡界線分明,且無濃淡變化(圖3)。
另外也有取湖廣石用同法製成的假田黃石,(圖4),其判別方法,除了1.無蘿蔔紋。
2.溫潤度不足且之外。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指甲去摳,因為湖廣石極鬆軟,用指甲即可摳出痕跡(圖5).壽山石與指甲硬度都在摩氏2.5度左右,所以指甲無法在壽山石上留下痕跡。
當然採用此法得經過對方同意,否則會產生糾紛。
還有一種同樣以白高山冒充黑田者,也是用蒸煮法處理,這種假黑田石的判別,除了無光澤及溫潤不足外,其裂痕的地方顏色較深,很容易看出人工色沁的痕跡。(圖6)
(圖1)高山仿黃凍
(圖2)高山
(圖3)高山
(圖4.5)湖廣石
(圖5)高山
二、【煨烏法】取白色或黃色的凍石(白色多用高山石,黃色多用連江黃)琢磨成卵蛋形後,煨以稻糠,煅燒成濃黑色外皮,再施以薄意雕刻磨光之後,即成假烏鴉皮田黃(圖7-8)。
辨別方法︰
1.此法燒出之黑色外皮太過烏黑而失真,因為真正的烏鴉皮並沒有如此的烏黑,而是灰黑色的,甚至有些是灰黑中帶點墨綠色的「蛤蟆皮」。
2.真正烏鴉皮田黃的格紋是紅色的,但經煅燒過的假烏鴉皮田黃,格紋是黑色的。
3.石經煅燒後變的硬脆,更缺田黃石那種溫潤凝膩的感覺。
(圖7.8)
三、【覆皮法】此法是以樹脂調和石粉及顏料,覆蓋於已琢磨成卵蛋形之黃色石上,待乾後再施以薄意雕刻,並打磨後即成假田黃。此法製成之假田黃,其辨識方法︰
1.真石皮顏色有層次感,石皮厚薄不一,與石塊有一體感。但人工造的假皮,顏色呆滯無變化,石皮分布均勻,厚薄一致,與肌裡界線太過分明。
2.人造皮缺乏真田黃溫潤的寶氣及天然光澤。3.紅格皆為染色處理不自然。
此法使用的石頭早期使用連江黃(圖9)湖廣石(圖10-11)及染色高山石,近年則多使用染色的丹東石(圖12)。
(圖9)連江黃
(圖10.11)湖廣石
(圖12)染色丹東石
(圖13-15)20年前較粗糙的假皮田
(圖16-29)近10年陸續出現的假皮田
(圖16.17)假烏鴉皮田
(圖18-22)假黃皮田
(圖23-29)假白皮田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43gNlOGAwJ.N3.P_POPSgI8eIjmoUGoiA--/article?mid=6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