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汗】
戰汗
戰汗者。邪正相爭也。
經云。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
其人本虛。故當發戰。以脈浮。故當汗出而解。觀此則知戰乃邪氣向外之征。而當欲出未出之界。因本虛必先發戰。而正猶足以拒邪。故戰而汗出。為病解之佳兆也。
戰邪向外者也。
若邪向內者。則不名之曰戰。而名之曰栗。戰者身戰也。
栗者心戰也。
經云。
陰中於邪。必內栗也。
又云。胃無穀氣。脾澀不通。口急不能言。其人則戰而栗。戰與栗有陰陽之分。不可不知。又有名為振者。與戰相近。但戰則身為之戰搖。振但森然聳動而已。
其人素虛。至欲汗之時。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是振較之戰為輕也。
如經所云。亡血家發汗則寒栗而振。與夫下後復發汗其人振寒者。皆虛象也。
然此猶淺焉者也。
若經云。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又云太陽病發汗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此之振也。
亟與回陽。猶恐不及。又非戰汗所可同日語矣。
戰汗之脈。以浮緩為主。浮則邪出於表。緩則胃氣自和。可以托邪外出。而又必察其氣。氣細而長者吉。氣粗而短者危。戰汗之時。不可服藥。補則汗不透而留邪為患。泄則正氣不支而成虛脫。只宜多與熱湯。養津液以助其作汗。須靜候其脈靜氣長。便屬無害。不必驚慌。
俟戰止之後。再察其有無留邪。按法施治。若當戰時而驚駭叫喚。則神氣先亂。邪反勝正。
轉為危候。不可治矣。
大凡風寒之邪。自表而裡。戰汗者少。濕熱之邪。自裡而表。戰汗者多。戰汗之後。脈靜身涼。舌胎已淨。胸腹無阻。漸思飲食。斯為全解。否則余邪未淨而復熱。則有再作戰汗而解者。有戰汗至三四次而解者。總視裡證以為據。又或戰定之後。其人忽沉沉睡去。如死一般。須察其脈仍和緩有根者勿訝。俟其氣復即醒矣。
亦間有脈停者。又必察其呼吸。如呼吸尚長。
此屬脈厥。久之自復。亦勿訝也。
戰解固為佳兆。又或其人脈促氣粗。形體不仁。水漿不下。目直視。舌痿不能言。此則欲脫之象。而非戰解之象矣。
戰汗非由發汗而得。若病之可發汗者。邪在於表也。
發汗則汗自出。奚俟於戰。戰汗者。由裡出表也。
故往往有清涼攻下之劑。絕不參一毫表藥。自得戰汗而解者。此由表裡通達。陰陽交和。自然而然。而非可逼之使汗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0%8B%E6%BA%90/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975&pid=691323&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