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超峰寺】 位於高雄縣(註1)阿蓮鄉(註2)的「超峰寺」,座落在大崗山麓,相傳明鄭時期,太僕寺少卿沈光文就曾在此削髮為僧,奉佛潛修,而至清朝雍正9年(1731年),紹光禪師在此結草為庵自修,才為超峰寺開基之始。
清朝乾隆28年(1763年),台灣知府蔣元焄為興建超峰寺觀音殿,運用「使飛瓦」妙法,才克服當時搬運建材的困難,順利完成工程。
而所謂的「使飛瓦」,其實是當時蔣元焄告知百姓,欲觀看他表演「飛瓦術」,就必需每人各自帶一塊磚瓦上山,就利用百姓的好奇心,蔣元焄想出這種聚沙成塔的辦法,順利地將磚瓦搬運上山,才將觀音殿建設完成。
民國初年,住持永定禪師不僅重建超峰寺,還增建兩座大殿,擴建大雄寶殿,興建三寶佛塔及專供女尼修養的龍湖庵,使超峰寺成為當時全台四大佛寺之一。
民國30年,日據台灣,將大崗山設為軍事要塞,斥令僧尼棄寺下山,當時住持永達和尚於大崗山山麓的崗山村另建「新超峰寺」,以延續香火不墜,這也是目前大崗山超峰寺會有新舊之分的由來。
台灣光復後,住持開照禪師率眾重修舊超峰寺,歷經14年努力,才得以重現原貌。
民國48年,開照禪師退居閉關,由開參老和尚接替住持。
民國64年,開參老和尚圓寂,由住持監院法智大師接任住持,相繼興建現代化三層大樓和九層禪學大樓,使超峰寺成為國內相當著名的佛門聖地。
超峰寺為南台灣的名剎,前殿「觀音殿」,主祀當年由台灣知府蔣元焄從浙江省普陀山奉請來的觀世音菩薩。
後殿為大雄寶殿,奉祀釋迦牟尼佛等西方三聖。
但特殊的是,超峰寺的屋頂上設有道教的「福祿壽三星」,又稱「財子壽三星」,這是一般佛教寺院所不常見的。
超峰寺為台灣佛教的「高雄大崗山超峰寺派」,簡稱「大崗山派」,與「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的「月眉山派」、「臺北觀音山凌雲禪寺」的「凌雲寺派」、「苗栗大湖法雲禪寺」的「法雲寺派」並列為台灣佛教「四大法派」。
所以超峰寺不僅是台灣名剎之一,更是台灣佛教主要源流之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