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續修臺灣縣志》】 (1807~)清領時期臺灣縣地方史志。
共八卷,另卷首一卷。
清臺灣縣知縣薛志亮主修,嘉義縣學教諭謝金鑾、臺灣縣學教諭鄭兼才總纂。
薛志亮,字寅贊,號耘廬,一作雲廬,江蘇江陰人;
鄭兼才(1758-1822)字文化,號六亭,福建德化人;
謝金鑾(1757-1820)字巨庭,一字退谷,晚年改名灝,福建侯官人。
嘉慶11年(1806年),臺灣縣教諭鄭兼才以臺灣縣志已55年未續修,呈請當時臺灣縣知縣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並推薦嘉義縣學教諭謝金鑾任總纂。
上報核可後,乃於嘉慶12年(1807年)3月,由知縣薛志亮開辦志局,鄭兼才與嘉義縣教諭謝金鑾擔任總纂,會同分纂、採訪15人,進行縣志續修工作。
同年11月完成初稿8卷,由薛志亮於姑蘇刊印,是為《續修臺灣縣志》原刻本,通稱「嘉慶薛刻本」或「蘇州刻本」。
其後,鄭兼才與謝金鑾也分別攜帶副稿回到內地,雙方各自引文人修正與相互補訂,至1821年鄭兼才根據薛刻本重新刪補刊行,稱為「道光鄭補本」。
1850年臺灣縣教諭薛錫熊就鄭氏增訂補刻本,略加增刪刊行,通稱為「道光薛補本」。
「道光鄭補本」與「嘉慶薛刻本」二本之不同處,除編目上之差異外,各卷內容多有增刪,尤以「學志」、「藝文」、「外編」刪補改易較大。
「道光薛補本」以「道光鄭補本」為底本,增補內容包括「政志.壇廟」、「學志.崇祀」、「學志.書院」等。
《續修臺灣縣志》自創稿至1821年增刻本出,歷時15年,歷經多人修訂增補,先後歷經三次刊行。
其花費時間之久、用功之勤,為清代臺灣方志續修史所僅見。
《續修臺灣縣志》三種版本之流傳:「嘉慶薛刻本」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目前確見典藏一部;
「道光鄭補本」據載於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一部;
「道光薛補本」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一部。
「排印本」最早得見於1922年鈴村讓輯印之「臺灣全誌」內,使用之底本即為道光30年薛補本。
1958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亦據臺灣全誌本為底本,並以薛補本對校,重新排印為「臺灣研究叢刊」第六十一種;
1962年該室再度刊印列為「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種。
1968年,方豪「臺灣方志彙編」續收錄本志,由鄭喜夫校訂,仍依文叢本例補入嘉慶薛刻本被刪除之部分。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