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乘數原理】 乘數(Multiplier),在經濟學上的定義是:一個經濟變數的變化,是這個變數之一,對其他經濟變數之影響,及其邊際效果。
狹義的解釋,乃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所認為的有效需求之外生變數,對國民所得(GNP)及就業量之變化,可促進經濟內部福利的倍數增加。
當今乘數理論,指著投資變動透過支出,而對所得所發生的影響。
故有靜態乘數(StaticalMultiplier)與動態乘數(DynamicMultiplier)之分。
乘數理論(TheMultiplierTheory)應用甚廣,諸如:投資乘數、就業乘數、貨幣乘數、貿易乘數、財政乘數等等。
譬如投資乘數作用例說明如下:設某一社會投資十萬元建一工廠。
這十萬元要支付購買材料、雇勞工等。
材料主與勞工等人所得大體有部分儲蓄,有部分再開支出去。
這樣第二次再從材料與勞工手上得到的人,亦有部分儲蓄,有部分再開支出…。
以此類推,層層相因,演變如下:$100,000 $80,000 $64,000 …=$100,000 $100,000(4/5) … $100,000(4/5)N=$100,000×(方程式1)=$100,000×5=$500,000從上述數字說明了,如投資十萬元,邊際消費傾向為五分之四,演變最後該社會將有所得五十萬元,亦就是說乘數為五。
如以數學符號表示,設Y為所得,△Y為所得增加數;
C為消費,△C為消費增加數;
I為投資,△I為投資增加數;
K為乘數,則∵Y=C I△Y=△C △I又△Y=k△I∴(方程式2)故乘數理論,在於說明乘數效用。
因此,效用有兩面性:當投資增加時,所得會大於原投資數;
當投資減少時,即所得的減少,亦會大於原投資數,同時受邊際消費傾向△C/△Y的大小所影響。
(吳永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