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複奏式樂曲】 複奏式樂曲(RepetitionForm),是曲式學中,建設在民歌舞蹈系統上的樂曲結構,其進行以伴奏主調的反覆演奏為主要手法,故取其重複之義,而稱為複奏式樂曲。
複奏的範圍,能夠是局部的小單元,也能是全部的較大單元;
複奏的方式能夠是完全相同的,也能略有差異。
一、音型或動機之反覆:(一)同一個小單元,以相同高度多次出現在同一聲部時,無論有無小的變化,統稱為單純反覆。
如下例舒曼「兒時情景」第一曲的首句,是同一音型的三次反覆,第三次的虛線表示音程上略有變動。
(二)同一音型,在同一聲部以不同高度疊次進行,謂之模進(Sequence),如上例第二句的「雙音級進」音型,連續出現五次。
(三)同一音型,以相同或不同高度,在不同聲部疊次出現,謂之模倣(Imitation)。
這種反覆方式,在複音對位系統中,應用也十分廣泛。
見附圖1。
二、樂句和半樂句的反覆:有時整個樂句或半樂句,一成不變的再奏一次,或只略作終止形式等的小小變動;
而且經過中間的對比變化之後,往往將前句原封不動地再奏一次。
這正是民謠結構的基本形態(aaba),如上例第三行的a處八小節,與第一行的a完全相同。
此外,像帕薩卡牙舞曲(Passacaglia)、夏康舞曲(Chaconnei)之類,屬於周而復始的「頑固低音」舊式變奏法,更是八小節樂句無限反覆的名例。
三、完整樂段或部分樂章的反覆:在單題雙部式的組曲(Suite)中,習慣上每首舞蹈的前後兩部,都會各自作出完全相同的反覆,符號為:∥。
小步舞曲(Minuet)形式中的三大段落,除了各段內部的樂句反覆以外,對比性的中段(Trio)奏完之後,第三段往往就是第一段原封不動的再度反覆,作曲家有時甘脆用DC兩字(DaCapo,從頭再始)來標示,不再另外寫出了。
迴旋曲(Rondò)中,每次經過BCD等對比段落之後,都會有迴旋主題A的再度反覆(全同或略有更動),呈現出大規模的ABACA等的反覆形式。
至於歌劇中的詠歎調反覆(AriaDaCapo),三個多世紀以來,更不止出現了千百萬次!
最重要的大段反覆,還是雙題三部式的奏鳴曲形式:呈示部結束之處,固然已經有了全部反覆的記號(古代舞曲原來反覆的痕跡),而經過中間開展部分的對比與變化之後,再現部無非是首段呈示部中的所有資料(包括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等),略作更動的全部反覆。
奏鳴曲式在器樂曲上應用範圍甚廣,反覆或複奏,在此類音樂系統的結構上,占有重要地位。
所有一二樂器的奏鳴曲有三、四、五至九重奏、交響曲、協奏曲,甚至過半的歌劇序曲,都是以這種章法進行的。
其他如迴旋奏鳴曲(Rondò-sonata)、循環主題奏鳴曲(CyclicSonata)等同類形式的再推展。
(李振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