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德化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4 09:0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4 09:51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德化窯

 

德化窯,在福建省的中都德化縣。

 

據大清一統志記載:「唐貞元中,析永泰之歸義鄉,置歸德場。後唐長興三年,陞為德化縣。」

 

清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始畫德化縣歸永春管轄,以前屬泉州。

 

德化縣全境瓷土蘊藏量豐富,根據民國三十一年調查估計,約蘊藏八十萬公噸,產地有二十四處。

 

德化之開始燒窯,是始於明代,在文獻上有所謂黑建、白建的分別。

 

根據明代以後的文獻記載,都說德化窯出產的是一種特殊的白瓷,胎釉純白,渾然一體,滋潤如玉,光色如絹如膏,似定窯而較通透。

 

以口琖最多,以佛像製作最佳。

 

民國四十一年,在德化縣城的南方,靠近潯中,十排嶺的地方,發現德化窯也生產青花瓷。

 

德化窯的舊址至目前為止,共發現四處,即一、奎斗宮遺址:在德化縣城東一里;二、十排遺址(又名後窯):據說是德化最早的一個舊窯;

 

三、十排嶺遺址:在後窯對面的小山叫做十排嶺的地方;

 

四、祖龍宮遺址:在祖龍宮東側的小山上。

 

德化窯白瓷釉色,仔細觀察大約可分為四種,第一種為純白,釉非常均勻,顯得光璧滋潤;

 

第二種白釉中微微閃著肉紅色的透明瓷質,第三種釉色作牙黃色;

 

第四種釉色中顯出很淺的青色。

 

古代德化窯的白瓷,常在觀音及其他佛像背面刻有「篆體」的款識,如:宣德二字或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印章,亦有在衣褶下用刀刻林、培等字的。

 

在出土的青花瓷片上也發現有款識的,如:月、永玉、新盛等。

 

從德化出土的青花瓷器殘片看,它與臺灣安平古堡一帶所採集青花瓷器殘片比較,無論就器形,或紋飾、釉色等各方面看,幾乎是一致的;

 

推測台灣這批明鄭時期遺留的青花瓷,是由德化經泉州海港而流傳到臺灣的,其製造的時期,也並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

 

德化窯是中國白瓷系統的一個發展,並且是邢窯和定窯的後繼者。

 

(宋龍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6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9 18:27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