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農業經濟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0 07:2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農業經濟學

 

農業是利用自然資源及農用資材,從事農作、森林、水產及畜牧等動植物生產之事業。

 

為滿足人類的消費需要,農業生產必須不斷獲致數量的增加及品質的改善。

 

儘管隨著經濟成長,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此重逐漸降低,但為糧食充裕供應的安全需要,以及眾多農民福利的不容忽視,農業的經濟地位,益趨更要。

 

促進農業發展的途徑很多,其中增加農業生產的最簡單方法是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

 

然而,土地畢竟有限,當土地無法再增加時,我們必須講求農業資源的保育利用,期以提高單位面積生產量。

 

在工業化的社會裏,農村人口不斷的流向都市工商部門,農業也受到都市工商業的影響,發生結構上的轉變。

 

農業與工商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產業關聯。

 

就農業部門本身而言,各地區之間也可能因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使農業生產力有高低之別。

 

農業政策應該設法將適當的高效率技術推廣擴散到低生產力地區或低效率農民,使各地區及各生產項目都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

 

但是所謂適當技術,與其說是自然形成,毋寧說是透過科技研究所創造出來。

 

科技研究及推廣牽涉問題很多,不但要投資試驗研究的設備,培養試驗研究的人才,而且要配合農民的經濟能力及知識水準,有效的供應農民普遍採用。

 

然則,什麼因素決定所謂適當技術,又在什麼條件下農民才會接受高效率的生產方法呢?

 

以往經濟學家習慣於將技術革新視作農業發展的外在變數,但現在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我們應該把它當作內在變數來處理。

 

因為住何技術及制度都有其特殊的社會經濟背景(例如人地比率的高低),這些背景影響各種因素之間的相對價格關係,進而決定適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

 

這種觀念就是農業經濟學家所稱的誘導革新模式(TheInduscedInnovationModel)。

 

臺灣地區的農業發展,就是誘導革新模式的一種實例。

 

我國所採取的發展策略,是在支持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小農戶應得的經濟利益,已贏得許多國際農業經濟學者的重視與讚譽。

 

其能夠獲得顯著績效,主要得力於下列因素:一、我國的農民其有刻苦耐勞及創新的精神。

 

二、實施土地改革成功,提供農民生產誘因。

 

三、良好的基層公共設施,使推行農業計畫事半功倍。

 

四、安定的社會及明智的政策領導。

 

這些有利條件的充分運用,使我們能夠在工業發展的初期,採用勞力密集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土地生產力。

 

自從民國五十年代後期以來,臺灣的經濟結構有了畫時代的轉變,農業勞動人口開始減少,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臺灣地區的農場平均面積只有一公頃左右,扣除房屋基地及曬場等設施用地,實際耕作面積僅約○.八公頃,而全省耕地面積不滿○.五公頃的農家約占半數,足見農場規模狹小之一斑。

 

由於農場規模太小,農業收入有限,農民多須從事農業外工作,賺取農業外收入,始能維持家庭生活。

 

根據農業普查資料,臺灣地區的農家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屬於兼業農家,耕地面積愈小的農家,兼業化的比率愈高。

 

由於農業外收入對小農戶的貢獻大於對大農戶的貢獻,因此,非農業部門就業機會的增加,已被認為是促進農戶間,甚至於農戶與非農戶間,所得分配平均化的主要因素。

 

然而此種事實隱含著三個農業經濟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探討:一、農家所得分配的改善,會不會減低農業人口的外移速度?

 

二、農家人口的兼業增加,會不會影響農場經營效率?

 

三、如何提高家庭農場的經營效率,藉以增加農民的農業所得?

 

這些問題的政策含義非常明顯:農民、農業與農村有三位一體性,農業經濟研究必須建立在科際整合的概念上,採用系統方法,解決相互關聯的多層面問題。

 

(余玉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83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9:43 , Processed in 0.0869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