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地問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14:5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地問題

 

農地問題主要為土地分配問題及利用問題。

 

前者係屬農地之社會問題,也可說是因土地而發生之人與人間之土地權利關係問題;

 

後者為土地之生產問題,也可說是人與地之間的土地經營問題。

 

兩者關係極為密切,要有良好的土地利用,必先有合理的土地分配作基礎。

 

反之,如只解決土地分配問題,追求經濟之公平,而不能同時解決土地利用問題,以兼顧經濟之效率,仍不足以解決整個土地問題。

 

我國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之後,即發現臺灣農地租佃制度盛行,且租佃條件對佃農極為苛刻,以致耕者終年辛勸耕作之成果,泰半歸地主所剝削,極為不平,因而耕作情緒低落,影響農地利用效率,政府乃採取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及耕者有其田等第一階段農地改革措施,使耕者能擁有耕地所有權或合理享受其自己耕作之成果,從而激勵農民生產之意願,促進士地利用,增加農業生產,也提高了農民所得,但改革後,因為農地所有權分配,仍過於零散,以致農場經營難以適應農業現代化之需要,效率低落,農地利用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因此遂有第二階段農地改革之措施,其重點固在謀求綜合性促進農場經營效率之提高,改進土地利用,實質上還是透過農場經營規模之擴大來進一步解決農地分配問題,如其重要措施之農民購地貸款、委託經營、共同經營、合作經營等目的,均是要將過度分散之農地所有權,集中於有志繼續務農之農民,使其達到適當的經營規模,以促進其有效利用農地,提高農民所得,然第二階段農地改革之內涵,較之第一階段農地改革更為複雜,改革層面更具綜合性。

 

而臺灣農地利用問題,並不僅由農業問題所形成,也直接受到其他部門之影響,近年來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經濟快速發展,非農業部門迅速成長,都市化及工業化用地與農地利用相互競爭結果,農業用地不斷被占用,農地資源之經濟供給日漸減少,而都市化用地常呈現蛙躍式之發展,形成不合理的占用農業用地,破壞農業區域及農水路系統之完整性,甚至產生公害,造成農業生產環境之污染,而農業為謀發展,不得不向山坡地、海埔地及河川地拓耕,而此等土地多係農業生產之邊際地,遂使農地品質日趨降低,加以工商發展之後,農業以外就業機會增加,同時農業投資報酬率,遠較非農業部門為低,農村資金與勞力逐漸外移,農民對土地改良投資意願亦相對減低,農地利用率乃逐年降低,政府現已實施區域計畫,並辦理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及實施使用管制,以杜絕農地浮濫變更使用,俾有效維護農地資源,並利於農業區域發展規畫,達到適地適作之目標。

 

另對廢耕農田實施調查及限期復耕,以免農地荒置浪費。

 

同時推動提高農民所得加速農村建設方案,以激勵農民從農之意願,提高土地利用度,並增進農地及農業勞動之生產力。

 

(王長璽)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8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23:4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