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海洋●碳酸鈣消失深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8 08:2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海洋●碳酸鈣消失深度

 

碳酸鈣消失深度(CalciumCarbonateCompensationDepth),又稱之為碳酸鈣補償深度,為在海洋中碳酸鈣溶解率超過碳酸鈣沈積率(RateofDeposition)之深度。

 

在太平洋之碳酸鈣消失深度在四千至五千公尺之間。

 

在大西洋之碳酸鈣消失深度較此稍深。

 

海洋表層海底沈積物中之碳酸鈣含量,由淺到深,大致上呈規則性的減少現象。

 

深層海水的溶解性,在海底沈積物碳酸鈣的分布上,扮演了甚重要的腳色。

 

布拉姆列得(Bramlette,一九六一年)特別將碳酸鈣含量遞減的深度,稱為碳酸鈣消失深度或碳酸鈣補償深度,又稱為碳酸鈣補償層。

 

彼得森(Peterson,一九六六)以結晶石灰球在太平洋海水中作試驗,亦證實了碳酸鈣消失深度的存在,他並且發現自三千六百公尺往下,碳酸鈣之溶解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李斯仁(Lisitzin,一九七三)以碳酸鈣含量少於百分之十之深度,作為判定碳酸鈣消失深度或補償深度之標準。

 

在碳酸鈣消失深度以下,底層海水碳酸鈣的溶解速率與供給率達到平衡,因此不再有鈣質物質的沈積。

 

一般言之,開闊海洋的碳酸鈣消失深度與碳酸鈣之供應量,有直接的關係。

 

在生產率較高的地區(如低緯度的赤道海域),碳酸鈣消失深度較深。

 

此因為碳酸鈣物質沈積量較多之故。

 

反之,高緯度及近陸地的海域之碳酸鈣消失深度,逐漸變淺,而使大洋中的碳酸鈣消失深度或補償層的分布,形成向中央凹傾的現象。

 

柏葛(BergeretAl.,一九七六)認為海洋沈積物碳酸鈣的分布,受下列因素的影響:一、鈣質生物供應量;

 

二、海水的溶解情形;

 

三、陸源沈積物的稀釋;

 

四、再沈積作用。

 

因此碳酸鈣在海底沈積物內分布,並非單純受到海水溶解作用的影響。

 

有些地區,沈積物碳酸鈣含量的不規則分布,往往受到陸源沈積物不均勻的稀釋,加上再沈積作用以及區域性生產率差異的影響。

 

中國南海海底表層沈積物的碳酸鈣含量,在水深二千三百公尺附近,有一明顯的遞減現象。

 

中國南海深度在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現代沈積物內之浮游性有孔蟲之含量,隨海底深度增加,而深度在二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其浮游性有孔蟲突然消失;

 

反之,其放射蟲之含量愈增加。

 

(周瑞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32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6:55 , Processed in 0.08300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