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11 14:39 編輯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學習心得】
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熟為此?
天地.
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
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
同於德者,德德之;
同於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經老師講解,本章理解敍述如下:
希言自然.盼望學術起源的地方正確。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社會墮落風俗習慣沒有結束的日子,急速降落沒有結束的一天。
熟為此? 仔細瞭解這個了嗎?
天地.自然的本質。
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自然的本質非可以時間長遠,更何況比起作為萬物的靈長的人類呢?
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所以依照所作所為開始方法狀態標準,好的修養品性標準。
同於德者,德德之;一樣在信念狀態,好的修養品性共同遵守的規範標準。
同於失者,道失之.一樣在丟掉遺落狀態,哲學理想狀態違背標準。
信不足,有不信.憑證未完全,存在未可靠。
整篇文章都圍繞第一句展開論述。
第一句就表達對本源的正確性的重視和盼望,為什麽呢?
因為現在社會的墮落的風俗習慣似乎沒有停止過,一直延續,很多似是而非的學術在以訛傳訛,本來只是一般論述,卻被江湖術士包裝成為秘笈到處招搖撞騙。
以致後來學者,雖然有赤誠的求學心態,但已經難辨真假,往往把錯誤學說當成正確的楷模。
正如老師所說,本來是馮京,卻錯當成馬涼。
因此,也不難解釋為什麽現在“大師”一大群,社會依然出現如此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學術源頭的錯誤。
源頭錯誤,那麽所衍生出來的所有依據,當然也不會是正確了。
也就是對“信不足,有不信。”這句作為文章結尾的最簡單的理解。 |